(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林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肺功能减退等是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中间危险因素’(指能直接导致或加剧发病风险的因素)。其中,超重和肥胖会增加绝大部分慢性病发生的风险。如果控制好这些中间危险因素,可以减少60%以上的慢性病发生。”8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第十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表示。
8月29日至3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媒体支持的第十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主办方供图
陈君石在为大会作主旨报告中指出,科学研究已充分证明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防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教授对50万中国人群的追踪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强的人相比于身体活动不足的人,可以降低23%的心血管病事件。2022年7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武阳丰教授与王燕芳研究员在《循环》(Circulation)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在食用“中国心脏健康膳食”四周后,其血压水平显著下降。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大幅度影响中间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发生概率。”陈君石提醒。
在陈君石看来,我国已出台多个高层次的健康政策,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具体政策,落实到基层,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来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陈君石表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实施健康生活方式的第一责任人,应逐步增强全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健康素质。
相关知识
【访谈】陈君石院士:按需科学选择保健食品,吃出健康
改善五种生活方式,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
陈君石院士:将糖尿病归因于糖是一种误区
糖是健康的敌人吗?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吗?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详解科学减糖
【院士说】保持7项健康指标可降低62%的 心血管疾病风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慢性病
《健康生活方式可显著降低遗传性早逝风险,研究显示》
陈君石:餐饮业发展要卫生、营养、健康三者并重
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遗传相关心脏病风险
网址: 陈君石院士: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