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一年级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孩子们进入大学阶段,家长应如何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是家长朋友们都在关注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张璇老师在新生家长见面会上的分享,一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张璇,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在2021级新生家长见面会中,张璇老师分别从如何关注孩子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期,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如何在大学阶段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做成长型父母这两个主题来向家长们分享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关注适应期
在第一个主题“关注适应期”中,张璇老师分别从合理调整优越感、环境关系的适应、特殊情况的关注三个部分向家长朋友们分享如何帮助孩子们适应好进入初进大学这个过渡期,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在第一部分“合理调整优越感”中,张璇老师指出孩子们在中学阶段可能都是各自学校或画室里的佼佼者,到了美院之后发现每一个同学可能都是曾经画室里面的第一名,进入到一个没有优越感的环境,家长要帮助孩子把过去的优越感放下,怀有一颗平常心进入美院,才能更好适应美院生活,发挥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优点。
在第二部分“环境关系的适应”中,环境关系包括宿舍、班级、专业、校园等环境。其中在宿舍环境中,张璇老师指出家长引导孩子们包容、尊重、化解矛盾在孩子四年或五年的大学生活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在第三部分“特殊情况的关注”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家长在适应期中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特殊情况,例如孩子以前在进入高中的时候出现过适应困难或抑郁症等既往特殊经历,建议家长与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联系,分享以往经历与调整方法,给予孩子更恰当的帮助。如果孩子还有需要交流、帮助的地方可以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
(邮箱:yangmeixinling@126.com)
成长型父母
当孩子进入大学这个阶段后,在大学四至五年的时间里面,孩子的心理、生理特征与过去中学阶段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对父母由依赖转向独立,这一阶段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中,父母如果扮演的是成长型父母的角色,就能在孩子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发挥引导作用,成为孩子成长关键期中的“心灵加油站”。
如何做成长型父母呢?
1
做孩子的高朋
建议但不强迫,教育但不控制;
相信孩子有权利、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不剥夺孩子走弯路的机会。
2
做不断学习的父母
学习和孩子的沟通的方式,更好的和孩子交流,具体要做到:
1、倾听
2、发现孩子优点并且表达欣赏
3、不强加干涉、不控制
4、信任
5、当顾问,不当领导
在本次新生家长见面会分享的最后,张璇老师希望家长和老师一起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一起成为家校育人的共同体。
主编 李贞汗
责编吴兆琨
编辑陆亚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