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星选计划#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和姐妹们聊天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女生胸部摸起来软软的像面包,有的却感觉硬硬的像馒头呢?”其实啊,这背后藏着关于乳房健康的大学问。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毕竟乳房健康可是每个女性都该重视的事儿。
说起女性健康,乳腺癌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前几年乳腺癌新增人数就已经超过肺癌,成了“全球第一大癌症”。咱们国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每年新发病例不少,死亡人数也挺让人揪心。就拿身边来说,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亲戚朋友中有人被乳腺癌困扰。这就让人不得不思考,到底该怎么和这个“杀手”打交道。
乳房这器官,说复杂也复杂,它由皮肤、纤维组织、腺体和脂肪组成。本来好好的,可要是上皮组织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失控”了,就会变成乳腺癌。虽然男性也可能中招,但女性的风险明显高很多。记得有次和医生朋友聊天,她提到曾遇到过一位年轻妈妈,就是因为没重视乳房的异常,发现时已经有点晚了,这让我特别感慨早发现的重要性。
激素的影响可不小。雌激素就像一把双刃剑,对乳房影响很大。有些女性月经来得早、绝经又晚,体内雌激素作用时间长,风险就会高一些。还有像长期吃避孕药、绝经后用激素替代疗法这些,都可能让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我有个表姐,年轻时为了避孕长期吃避孕药,后来体检时医生就提醒她要多关注乳房健康,可把她吓了一跳,后来赶紧调整了避孕方式。
遗传因素也不能忽视。家族里要是有亲属得过乳腺癌或者卵巢癌,尤其是妈妈、姐妹在绝经前得乳腺癌的,那其他女性成员就得格外注意。听说过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风险会大大增加,这就跟基因“密码”有关,没办法回避,只能多留意。
吃穿住行看似普通,却和乳腺癌息息相关。天天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很容易变胖,而肥胖和乳腺癌风险是挂钩的。现在很多人上班一坐就是一天,缺乏运动,再加上吸烟、喝酒,时间长了身体可受不了。我有个同事,以前总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不爱运动还爱吃外卖,后来体检出乳腺有问题,才开始改变生活习惯。
另外,经常接触辐射、有乳腺疾病的人,也得多个心眼。就像做过多次X线检查的人,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会增加风险。
一般来说,女性过了20岁,乳腺癌发病率就开始慢慢上升,55岁左右达到高峰。咱们国家的研究显示,中位发病年龄在48岁左右,很多患者都在36-65岁这个年龄段。
没生过孩子或者30岁以后才生第一胎、产后没哺乳的女性,风险也会高一些。再加上前面说的有家族史、基因突变、肥胖、有乳腺疾病的人,都是高危人群。这就像一场“风险拼图”,要是占的因素多,就更得注意了。
早期乳腺癌往往“藏得深”,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蛛丝马迹的。很多人发现乳腺癌,都是因为摸到了乳房肿块。这种肿块一般是无痛的、单发的,摸起来硬硬的,表面不光滑,和周围组织分界也不清楚,推的时候不太能动,很多长在外上象限。
不过别一摸到肿块就慌,也可能是良性疾病。我有个朋友有次摸到肿块吓得不行,赶紧去医院,结果是纤维腺瘤,做了手术就没事了。所以说,发现肿块及时就医最重要。
要是癌肿靠近乳头或乳晕,可能会把乳头“拉”向一边,让乳头扁平、回缩、凹陷。还有一种乳头湿疹样癌,刚开始乳头会痒、有烧灼感,接着皮肤会变得粗糙、糜烂,像湿疹一样,严重的还会溃疡、结痂。这就跟皮肤生病了似的,可别当成普通湿疹耽误了。
肿瘤要是侵犯了乳房悬韧带,会让皮肤凹陷,形成“酒窝征”;要是堵塞了皮下淋巴管,皮肤会像橘皮一样。晚期还可能出现皮肤卫星结节。还有炎性乳腺癌,皮肤会发红、水肿、增厚、温度升高,看着就像发炎了一样,很容易被忽视。
不在怀孕、哺乳期,乳头却流出液体,尤其是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可得高度警惕,这可能和乳腺癌有关,哪怕没摸到肿块也不能大意。
有些乳腺癌患者一开始摸不到乳房肿块,却先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刚开始淋巴结是硬的、能推动,后来会逐渐融合、粘连。到了晚期,锁骨上和对侧腋窝都可能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虽然没办法完全杜绝乳腺癌,但咱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疾病来降低风险。吃的方面很关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像鱼、鸡肉、豆类就很好,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体重也得控制好,BMI在18.5-23.9之间比较合适。
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跑步、游泳。还有,戒烟限酒,别让这些“坏家伙”伤害身体。我现在每天下班都会快走半小时,感觉身体都轻快了不少。
乳腺增生、乳腺炎这些良性疾病,要是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恶变的风险。平时多留意乳房健康,要是有疼痛、肿块、溢液等情况,赶紧去医院检查。我有个邻居阿姨,每年都做乳腺体检,有次查出增生,及时治疗后就没事了,她说这就是“早发现早治疗”的好处。
用药物和补品时要小心,别用含雌激素的产品,像避孕药、雌激素替代疗法这些,用之前最好问问医生。饮食上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因为它们可能促进体内雌激素产生。平时还得尽量避免接触塑料容器、农药等,减少雌激素环境的影响。
筛查就像“侦察兵”,能帮我们早早发现问题。常见的筛查方法有乳腺体检、彩超、X线检查,它们各有特点,可以联合使用。乳腺体检是基础,医生通过看和摸来初步检查。彩超适合年轻女性,尤其是怀孕、哺乳期的,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
钼靶X线摄片对40岁以上女性比较合适,40-49岁可以每1-2年做一次,50岁以上每年一次。磁共振检查更敏感,但费用高、时间长,一般作为补充检查。
一般风险的女性,按年龄定期做X线检查就行。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史、基因突变的,筛查要提前到25-35岁,检查也更频繁,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
要是筛查结果有异常,别慌,听医生的话去进一步检查;就算结果正常,也得按医生说的时间定期筛查。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姐妹们知道,乳腺癌虽然可怕,但只要咱们多了解、多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筛查,就能大大降低风险。
就像那句话说的:“健康是自己的,得用心呵护。”
希望每个女性都能拥有健康的乳房,拥抱美好的生活。
参考资料:
【1】《乳腺癌(药管局)》;
【2】《乳腺癌科学预防必读-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贵州省卫健委)》;
【3】《乳腺癌早期症状和前兆_乳腺癌早期症状与前兆|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4】《乳腺癌的预防-科普问答-民福康(民福康)》;
【5】《健康科普|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与预防_红网·红视频(红网·红视频)》;
【6】《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与防患原则-医问医答(医问医答)》。
相关知识
守护胸部健康:全面认识胸部及乳腺相关疾病
为什么你不做乳腺癌筛查?
健康科普|如何识别乳腺癌的早期信号?
【健康科普】乳腺癌防治健康教育
体检查出脂肪肝怎么办?早筛、早防、早治是关键
乳腺癌筛查指南
“女性头号癌症”怎么对付?乳腺癌患者激增,早筛比治疗更有性价比
乳腺癌防治需全社会关注,早筛早诊至关重要
「挚馨健康视频」乳腺钼靶: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乳腺钼靶与乳腺B超的区别
如何正确检查是否患乳腺癌
网址: 20岁后乳腺癌风险上升,胸部软硬不同暗藏健康信号,早筛查是关键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7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