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原发性肝癌(PL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在所以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五,死亡率排名第三。原发性肝癌包括三种病理类型: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2021年,美国预计将有42230例HCC和ICC新病例和30230例新死亡病例。在中国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率因素中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三。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糖尿病和酗酒都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肝癌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化疗和消融。化疗是晚期肝癌的首选。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临床实践中的首选方法。然而,术后也存在着复发、肝供体缺乏、耐药、化疗药物的长期毒性作用、恢复不良等挑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临床研究报道,中药(TCM)在改善晚期原发性肝癌相关症状、减少肿瘤复发、控制疾病进展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在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中药制剂已被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包括原发性肝癌。此外,中药作为辅助治疗可能会延长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总生存率。在目前基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中,中药制剂联合TACE治疗肝癌可降低甲胎蛋白水平和TACE毒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中药制剂可提高术后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识。

近年来,中医成为现代原发性肝癌研究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目前中国市场上提供的保肝处方和临床应用的中药制剂。通过使用真实的临床治疗病例来确定这些物质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了中药抗原发性肝癌单体组分的作用和机理(图1)。本文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和合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Figure 1 The effective anti-primary liver cancer monomer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药作为一种抗细胞毒增强体质强化药物,长期以来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预防复发转移、延缓肿瘤进展、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及其提取物对原发性肝癌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在肿瘤的治疗和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原发性肝癌独特的免疫耐受环境往往导致肿瘤进展和转移,中药可逆转。中医可作为辅助治疗,提高生存率,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提高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普通单一中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现代药理学和疗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于中药的活性成分,探索新的有效单体化合物。中草药中的姜黄素、小黄碱和萝卜硫素可激活血液循环和解毒,已用于治疗肝癌。利用中药单体组分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铁皮石斛多糖显著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此外,小檗碱与化疗药物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和自噬协同抑制肿瘤增殖。研究单体及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机制,为进一步筛选、设定和优化相容性比、探索中药复方的抗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处方是各种中草药的组合,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特性和治疗要求,需要合适的给药方案。中药由固定处方组成,适合广谱使用。补水、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效果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替代和补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主流的抗肝癌处方和中药(表2和表3),并分析了其组成和疗效。

中医现代化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缺乏严格的临床和科学评价。采用多项双盲、对照、随机试验评价中药治疗肝癌的疗效,一些最流行的中药也进行了临床评估(表4)。

用苦参碱处理的HepG2细胞的活力降低,凋亡率增加,迁移反应迟钝,增殖能力受损。苦参碱可激活线粒体裂变,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从而破坏能量代谢,启动细胞凋亡。小檗碱是一种具有低毒性的天然异喹啉类生物碱。它存在于多种药用植物中,包括黄连、小檗、白毛茛、黄芩、黄芪。小檗碱对肝损伤具有抗炎、抗癌和改善作用。肿瘤蛋白P53是一个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通过表达p53蛋白在受损细胞中翻译,启动细胞凋亡。小檗碱激活野生型肿瘤蛋白,肿瘤蛋白P53,增加PLC中miR-23a的表达,导致G2-M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断。研究发现,凋亡素在体外抑制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主要抑制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和体内肿瘤形成,从而抑制细胞生长。

2. 中药诱导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正常细胞的自噬

细胞凋亡是肝细胞癌中研究最广泛的细胞过程之一。自噬是一种促进细胞死亡的过程,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一个靶点,可以促进抗癌治疗反应。细胞中促凋亡和抗凋亡因子相互作用的平衡决定了细胞接近凋亡阈值的程度。癌细胞通过介导正常细胞自噬产生的营养物质来满足其生长和增殖的需要。因此,抑制正常细胞自噬或促进癌细胞自噬可以抑制肿瘤的发展。大黄是一种中药和食物,大黄酸和大黄素是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大黄素通过PI3K/AKT/mTOR通路诱导人肝细胞自噬并抑制人肝细胞凋亡。苦参碱是一种生物碱,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和PINK1/Parkin通路来促进HCC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增加通过内质网应激发生,麝香诱导的自噬与AMP激酶/mTOR复合物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血运重建形成微循环,为早期癌细胞提供增加的毛细血管血供和充足的营养,从而增强复制。它还为癌细胞通过血管和淋巴结转移提供了一条途径。肿瘤周围的血管壁比正常血管更弱,允许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并转移。阻断和控制血管再生可有效治疗早期癌症。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及其调控因子。一些中药以血管生成为靶点,影响人体肿瘤的生长和繁殖。双氢青蒿素是青蒿素的一种衍生物,通过减少翻译控制的肿瘤蛋白的数量来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南花藤(圆角天茅)提取物下调缺氧诱导的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的进一步侵袭和迁移。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糖酵解和调节内皮细胞中的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型核易位来抑制血管生成。石蒜碱可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别是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是参与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主要蛋白水解酶。大黄素在鱼和三阴性乳腺癌小鼠模型中具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原发性肝癌,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致病因素多样且相互交织,其中表观遗传学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疾病受到多种基因的调控,并且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然而,我们的理解在不断深入,并发现表观遗传学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表观遗传修饰并不会改变DNA的序列,但是它确实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这种影响可以在代内或者代间稳定地遗传。DNA甲基化是首先被鉴定的表观遗传机制。异常的DNA甲基化被认为是癌症发病和进展的关键。肿瘤相关基因特定位点的异常DNA甲基化与多种恶性肿瘤中的染色质重塑和异常基因表达有关联。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以加速异常肝再生微环境的形成,引起血管生成和微循环系统的改变,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因此,靶向特异性抑制DNA甲基化或抑制异常的肝再生微环境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抗肝癌策略。

总的来说,原发性肝癌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虽然我们对其发病机制的理解还有限,但是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关键的表观遗传修饰,这些修饰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靶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着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种疾病,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白藜芦醇抑制DNA甲基化,而甲基化受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影响,包括DNMT1、DNMT3A和DNMT3B,白藜芦醇可以阻断转录过程,沉默MAML2基因(致癌性notch信号通路的共激活因子),并显著降低甲基转移酶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抗癌作用。此外,水果和蔬菜中丰富的维生素C也广泛参与DNA甲基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肿瘤的生长和进展与免疫抑制有关,癌症患者的先天免疫功能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破坏癌细胞、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微环境也很重要。肝炎病毒感染、慢性酒精滥用和脂质积累可破坏高度调节的肝脏免疫系统,并诱导有害的肝脏炎症,从而可能导致原发性肝癌。中药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多糖、糖苷和类黄酮。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以不同程度地调节先天免疫反应。中药可增加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例如柴胡,特别是柴香皂苷A、柴胡皂苷C和柴胡皂苷D,可以通过增加CD4+/CD8+T细胞比例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8的产生。在另一项研究中,柴胡皂苷A诱导Wnt/β-连环蛋白通路的激活,T细胞因子1和淋巴增强因子1的表达,并促进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可能间接调控造血干细胞形成。

肝癌治疗的各种中医机制仍有待确定。我们发现中医在各种癌症的治疗方面具有高度多样化。例如,姜黄素可以通过调节非编码RNA来治疗癌症,使化疗耐药的胰腺癌细胞敏感。此外,姜黄素还可以通过下调HCC中HOX转录本反义RNA的表达来直接抑制细胞迁移。中医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也有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抗癌素胶囊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胃癌的抗癌药物,主要通过Akt/mTOR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抗癌素胶囊还可以通过抑制ErbB/EGFR信号通路抑制HCC的集落形成、细胞侵袭、迁移和凋亡。这与之前的一项关于胃癌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增殖,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此外,护肝片是一种在治疗肝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的中药。护肝片可以降低转氨酶,修复受损肝细胞,加速肝脏代谢,保护肝细胞,并通过触发自噬,抑制细胞周期发挥抗肿瘤作用。护肝片可以破坏肝癌细胞,同时保护正常肝组织。

中药在肝癌治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合理的配伍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中药能够改善肝癌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肝癌,通常采用与西医相同的方法,但在综合治疗方面,中医却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中医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标本兼治。同时,中医注重整体调节,能够将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尽管中医在肝癌治疗中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挑战。中药的成分复杂,其作用机制难以明确,这给中药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中药的研究多集中在整体概念和症状研究上,对于中药中各种成分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等细节问题尚不清楚,这是中医在肝癌治疗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另外,中药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中药的原材料、产地、采摘时间等因素都会对中药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如何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稳定性是中医在肝癌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尽管存在以上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中医在肝癌治疗方面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标准,我们有望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同时,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选择。

总之,中药在治疗肝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我们相信中医将在肝癌治疗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关知识

中药治疗糖尿的研究进展
热疗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治疗性HPV疫苗研究进展
医疗健康中的中药制剂研究与进展.docx
巴西莓中的抗癌成分及其研究进展
JCH:他汀类药物——肝癌治疗中的“双刃剑”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肠菌移植(FMT)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
新研究探索代谢失调:或有助于治疗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的肝癌患者
新型高效糖尿病治疗药物开发研究获进展

网址: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7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