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脏痛症状

内脏痛症状

广告位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内容

内脏痛是一种什么病?

内脏神经系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支配人体的内脏器官,内脏痛是内脏器官在各种因素刺激下受到牵拉、压迫、扭转、扩张等引起的疼痛,常常是多病因导致的,包括急、慢性炎症,机械性受阻或中断,良性或恶性肿瘤压迫,内脏神经血管缺血,精神心理因素等。根据疼痛发作和持续时间,一般将持续 3 个月以上的反复发作的疼痛定义为慢性内脏痛。

病因明确的内脏痛,如感染、损伤、梗阻对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是很多患者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如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起来难度较大 [1] 。

内脏痛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不同的内脏疼痛需要到不同科室就诊;

肾和输尿管绞痛、膀胱炎、睾丸痛需要去泌尿外科就诊; 阑尾炎、胆绞痛、胰腺炎、胃肠梗阻、腹膜炎等需要去普外科就诊; 急慢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需要去消化内科就诊; 如果是急性发作的严重内脏疼痛,病因并不清楚,可以先到急诊科初步诊治; 如果是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慢性内脏痛,或者肛门会阴痛、盆腔疼痛综合征等慢性复杂性疼痛,也可以到疼痛科就诊。

内脏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内脏痛的病因很多,较为复杂,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急慢性炎症刺激:如腹膜炎、胃肠炎、胆囊炎、阑尾炎、膀胱炎、胰腺炎、肝炎等。 机械因素:如肠梗阻,幽门梗阻,胆结石,肾结石,卵巢扭转,肝脏肾脏增大压迫其他组织。 肿瘤:腹腔内肿瘤、盆腔内肿瘤以及部分胸腔内肿瘤(食管癌)都可引起内脏痛。 心血管系统: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等。 功能性异常:如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并没有明显病变,但是常常发作腹痛、腹泻。

内脏痛的常见人群有哪些?

内脏痛常见人群包括:

合并胃肠道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患有肾脏、胆囊等结石的患者; 合并器官慢性炎症的患者; 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 交感神经神经紊乱的患者;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内脏痛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内脏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一般的躯体疼痛差异较大,有以下这些表现:

内脏痛没有确切的位置,可呈现隐痛不适,胀痛,牵拉痛或者绞痛,比如胆结石引起的胆绞痛,肾结石引起的肾绞痛。 有时会出现远离病变部位的牵涉痛,如心绞痛发作的时候可能会合并颈背部、肩部、牙齿的疼痛。 有时会伴随恶心、呕吐、腹胀、黄疸、发热、乏力、呼吸加快、情绪不佳等非特异性表现。 内脏痛的特征是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炎症等刺激比较敏感,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 [2] 。

内脏痛和躯体疼痛有什么区别?

image

内脏痛如何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内脏痛的初步诊断主要依据疼痛特点和伴随表现,如果想进一步找到病因还需要做详细的体格检查,结合常规抽血化验,胸腹盆腔的影像学检查(磁共振、 CT 、血管造影、超声等),内镜检查等多种辅助检查结果。

内脏痛治疗手段有哪些?

急性内脏痛:最关键的就是找到内脏痛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建议先盲目镇痛,否则会掩盖病情,耽误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疼痛剧烈需要处理,可以酌情使用一些止痛药,解痉药。另外,还需要处理伴随症状:如止吐、降温等。 慢性内脏痛:需要多学科以及多模式治疗,包括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对乙酰氨基酚,阿片类药物,抗痉挛药,抗抑郁药等。有创治疗包括神经调节、神经阻滞、神经切断或毁损等。

image

内脏痛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内脏痛通常伴有运动反射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还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恶心、呕吐和其他系统反应。

心血管系统反应: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过速,心律失常等。 呼吸系统反应:患者会出现肺通气功能下降,进而容易发展为肺炎、肺不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 泌尿系统反应:可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夜尿增多,膀胱充盈和排空时的刺痛和烧灼痛。 免疫系统反应:使患者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弱,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多。 内分泌反应:导致体内多种激素的释放,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情绪反应:疼痛刺激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紧张、失眠、食欲减退等表现。

内脏痛该如何预防?

内脏痛的病因多种多样,常常难以有效预防。建议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适量运动,避免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睡眠等有助于内脏器官保持健康状态。

button

相关知识

心脏病的症状
脾脏肿瘤的症状
世界心脏日:胸痛——认识症状、原因、处理及预防
恶性心脏肿瘤的症状
心脏病的症状与预防
内出血的症状
疼痛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心绞痛的症状
心脏问题有哪些症状
皮肤疼痛无症状怎么办,皮肤疼痛无症状怎么办呢

网址: 内脏痛症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7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