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进入三伏天。高温闷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正是借助轻断食调理身心的好时机。但要注意轻断食不等于绝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方晓磊:科学的轻断食提倡循序渐进,可采用间歇性断食的方法,既能促进代谢,又避免因过度断食导致免疫力下降、精神不振等健康风险。尤其在三伏天,断食期间要注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适量食用当季瓜果,但切忌完全断食或单一饮食!
程女士在这个夏天下定决心减肥。她不是没努力过,但每次都半途而废。这次不同,医生告诉她:“三伏天是调理体质、减脂排湿的黄金窗口,错过就要再等一年。”
很多人以为减肥靠少吃多动,但如果身体湿气重,代谢慢,再怎么节食运动都难见效。三伏天,正是祛湿减重的关键时期。
三伏天减肥,为何效果更好?
中医有句话:“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是黏腻滞重的,会困住脾胃,拖累代谢。现代人多寒湿体质,尤其是久坐、饮食重油重盐、爱喝冷饮的人,湿气悄悄在体内扎根。
进入三伏天,气温高、阳气盛,毛孔张开、代谢加快,体内的湿气、寒气更容易被“逼”出来。这个时间段,身体就像“开了窗”,是调理体质、清湿排毒、加速燃脂的自然良机。
你不是胖,是“湿”胖
很多人天天喊减肥,但其实根本不是单纯的脂肪多,而是“水肿型肥胖”或“湿胖”。这类人往往有以下特征:
睡醒脸肿、腿肿
一动就冒汗,但汗后反而乏力
体重反复,吃一点就胖
舌苔厚腻,脸色发黄
这不是胖,这是湿气太重!湿气困住了脾胃,影响了消化吸收,导致体内废物囤积,脂肪也难代谢出去。减湿,是减肥的第一步。
湿气不祛,减脂白搭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超重及肥胖率已超过50%。其中“隐性肥胖”人群越来越多,看似不胖,实则内脏脂肪偏高、湿气重,健康风险更大。
现代医学也支持这一观点。
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普遍升高,湿重体质与低度炎症、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湿气不除,脂肪代谢功能减弱,体重就像“卡死”在某个数字上。
而三伏天,正是调动身体阳气、改善代谢的最佳时机。医生总结:不管你是想减重,还是调理亚健康,都别错过这30天。
三伏天减脂,关键在“调脾祛湿”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是身体的“输送车间”。脾虚则运化无力,水湿滞留,脂肪堆积。调脾,就是提高身体的“燃脂效率”。
这时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三管齐下:
饮食要清淡、温热,如薏米、赤小豆、山药、冬瓜等,能健脾利湿。
忌口冷饮、生冷水果、甜品,这些都是“湿上加湿”的大忌。
适量运动出汗,如快走、八段锦、瑜伽等,汗出即是湿出。
同时,三伏天还可配合三伏贴、艾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法,对体虚湿重者尤为适合。但需去正规医疗机构操作,避免弄巧成拙。
不吃不喝,反而更胖?
很多人三伏天减肥,靠“饿”。但医生提醒:极端节食,不仅减不掉脂,反而损伤脾胃,加重湿气。节食会让身体进入“节能模式”,基础代谢下降,脂肪更不容易燃烧。而且一旦恢复饮食,身体会迅速囤积能量,导致“反弹式肥胖”。
科学减重,关键不是不吃,而是吃对。
三伏天的饮食要“轻、热、鲜”,多吃应季蔬果,少吃加工食品。保持规律作息,让身体在阳气最盛的季节调好“内分泌钟”。
三伏天减重为什么更持久?
与春秋相比,三伏天减重不仅更快,且更不易反弹。这是因为:
代谢高:高温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脂肪更容易被动员。
食欲低:夏季胃口变差,容易自然控制热量摄入。
湿气易排:湿邪随汗而出,水肿型肥胖改善明显。
情绪平稳:阳光充足,情绪相对稳定,有助于坚持计划。
医学研究表明,减肥的关键是代谢适应性调整。三伏天通过自然环境激发身体主动代谢,是“顺势而为”的健康减脂方式。
医生提醒:这类人要谨慎减肥
虽然三伏天是减脂好时机,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高强度减肥。医生提醒:
体质过于虚弱者
,如产后、慢性病恢复期,需专业指导。
青少年和老年人
,不宜节食减重,应以调理为主。
长期湿重者
,需先祛湿再减脂,避免“越减越虚”。
减肥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构。三伏天可以是一个起点,但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的方法。
相关知识
辟谷宜循序渐进,从轻断食开始,再到半辟谷。过午不食
轻断食期间饮水的重要性。
艺我考生10天轻断食科学减肥攻略,循序渐进安全瘦身15斤
普通人健康运动指南:循序渐进、做好热身很重要!
三伏天,轻食晚餐就这一盘,顶饱抗饿还解馋
16+8轻断食一般一周用几天,如何安排断食和进食时间最有效?
健身做到循序渐进,科学饮食提高免疫力
168轻断食和52轻断食哪个更好?
全民健身——春季健身要注意循序渐进
5天轻断食计划,轻松瘦出好身材
网址: 三伏天“饿”出好身材?医生提醒:轻断食提倡循序渐进,断食期间要注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8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