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编制的首部覆盖全生命周期人群的身体活动指南 [1-3]。该指南以"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为总原则,包含7个部分23条推荐建议,首次实现从2岁及以下儿童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的全人群覆盖 [2-3]。指南提出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量化指标,并通过分龄分层策略构建科学运动体系 [3-4]。
为应对我国居民超重肥胖率突破50%的严峻形势,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政策要求,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统筹下,组织营养学、运动医学等领域专家历时三年完成编制 [2-3]。该指南参考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身体活动指南框架,结合中国居民营养监测数据进行本土化调整 [3]。
确立"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16字总方针 [2-3],包含三项基本原则:
减少久坐行为,每小时起身活动 [3]
日常活动与刻意运动相结合 [3]
循序渐进保持规律锻炼 [4]
2岁及以下儿童
每日进行不少于180分钟的地板互动活动 [2]
避免屏幕暴露,12月龄前不建议使用电子设备
3-5岁儿童
每日累计活动时间180分钟,其中中高强度活动不少于60分钟 [2]
静态行为每次不超过60分钟
6-17岁青少年
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 [2] [4]
每周3次肌肉力量训练 [4]
18-64岁成年人
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75-150分钟高强度活动 [2] [4]
每周2天进行大肌群力量训练 [4]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在成年人标准基础上增加平衡能力训练 [2] [4]
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方式
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
优先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低风险活动 [2]
采用间歇式锻炼逐步增加强度
规律监测身体活动相关生理指标
截至2024年,通过三项举措推进指南落地:
新媒体矩阵传播,开发互动式科普内容 [3-4]
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 [3]
纳入慢性病防控策略 [3]
以2015-2020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为基础:
成人静态行为时间达8.1小时/天 [3]
仅24%老年人达到推荐活动量 [3]
儿童屏幕暴露时间超过WHO标准 [3]
首次构建六大特色:
建立全生命周期分类指导框架 [2-3]
引入"活力玩耍"等本土化概念
制定慢性病患者运动安全阈值 [2]
量化静态行为中断频率 [3]
融入传统养生运动项目
明确屏幕时间上限标准 [2]
相关知识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
国家卫健委:专家解读《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发布!快来看看,对照新指南,你“动”够了吗?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
运动改变生活|解读《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与运动推荐
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出炉
《2021年改善心血管健康饮食指南》解读:适合中国人群的健康饮食模式
中国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正式出版
网址: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9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