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早发性心血管疾病的日益关注,了解年轻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变得尤为重要。近期一项北京大学的研究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群体长达20年的追踪调查(2000-2019年),揭示了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以及超重/肥胖、高血压及其共病率显著上升的趋势,并探讨了这些变化背后的潜在关联。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CNSSCH)的五轮调查,覆盖了241,710名19至22岁的大学生。研究人员通过计算体质健康指标(PFI),综合评估了包括肺活量、柔韧性、短跑速度、跳跃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跑在内的六项体能指标。同时,超重/肥胖(OWOB)被定义为BMI≥25 kg/m²,高血压(EBP)则指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而共病则被定义为两者同时存在。
为了分析体质健康与心血管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了混合效应逻辑回归模型及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剂量-反应关系及亚组差异。
主要发现如下:
1. 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恶化
从2000年到2019年,大学生的PFI中位数从-0.16下降至-1.99,且男生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女生。在六项体能指标中,立定跳远、肌肉力量和耐力跑表现显著下滑,尤其是男生的退步更为明显。相比之下,女生在柔韧性测试中有所改善。
2. 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
同一时期,超重/肥胖、高血压及共病率分别从3.7%、2.2%和0.3%上升至14.0%、5.2%和1.8%。其中,男生的风险增幅高于女生,尤其是在超重/肥胖(男生增幅15.1%,女生仅5.8%)和共病率(男生增幅2.6%,女生仅0.4%)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3. 体质健康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
研究发现,PFI水平的下降与心血管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且这种关联在2019年达到最强。例如,PFI处于低水平的学生,其超重/肥胖、高血压及共病率分别从2000年的6.0%、2.0%和0.5%飙升至2019年的24.3%、7.1%和3.8%。此外,剂量-反应关系呈现“L型”曲线,表明体质健康的改善对降低心血管风险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对男生而言。
4. 地区差异与优先干预区域
东北地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下降最为显著,其中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PFI中位数分别从2000年的0.86和1.07降至2019年的-4.97和-4.17。与此同时,内蒙古的超重/肥胖率增长最快(从4.6%升至19.9%),而黑龙江的高血压和共病率增幅最高。然而,西南地区的贵州、四川和云南三省在提升PFI后表现出最大的风险下降潜力,特别是在共病率方面,降幅分别达到75.5%、61.0%和26.0%。
这项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在过去20年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伴随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显著增加。特别是男生的风险更高,提示需重点关注这一群体。研究还强调了建立大学体检制度的重要性,以便长期监测学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
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超重/肥胖、高血压及其共病的发生率。对于西南地区等高风险省份,通过改善体质健康可实现显著的公共卫生效益。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久坐行为的普及,如何提高青少年体质并控制心血管风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的政策制定应注重加强体育锻炼、优化饮食结构,并推动针对高风险地区的精准干预措施。通过科学手段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不仅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还能为社会培养更加健康的下一代。
Cai, Shan, et al. "Secular trends in physical fitnes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s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 analysis of five successive national surveys between 2000 and 2019."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58 (2025): 101560.
相关知识
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著下降,心血管风险负担同步大幅增高
研究显示: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
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doc
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更健康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改善 初中生最明显
高强度间歇力量训练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中国女大学生减肥认知现状研究进展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北京大学研究显示,这五种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中国人健康长寿
研究发现:减肥手术能显著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
网址: 北大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体质显著下降,男生速度快于女生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0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