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冬天要适当吃水果,这几种“果中全能王”每天换着吃,补水润肺

冬天要适当吃水果,这几种“果中全能王”每天换着吃,补水润肺

冬天,是一个寒冷干燥的季节,人们往往会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裂,咽喉不适,甚至容易感冒发烧。

这时候,吃水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水果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维生素,还能润肺清热,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但是,冬天吃水果也要讲究方法和选择,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冬天吃,有些水果反而会伤害身体。那么,冬天要吃哪些水果呢?下面,我就为你介绍几种“果中全能王”,每天换着吃,让你冬天也能吃出健康和美丽。

一、猕猴桃:维生素C之王

猕猴桃是一种非常适合冬天吃的水果,因为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每100克猕猴桃中就含有100毫克的维生素C,是柑橘类水果的4倍,是苹果的20倍,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

维生素C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能够抵抗自由基的侵害,保护细胞,延缓衰老,美白肌肤,还能促进铁的吸收,预防贫血。此外,猕猴桃还富含膳食纤维、钾、镁、钙等矿物质,能够帮助消化,降血压,补钙强骨,预防结石。

猕猴桃可以去皮生吃,也可以榨汁或做成果酱,但要注意的是,猕猴桃不能与牛奶、海鲜等食物同食,否则会影响营养吸收,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二、冬枣:补血养颜

冬枣是冬季上市的一种特色水果,它的果肉饱满,果皮鲜红,果核小,味道甘甜,是很多人喜爱的零食。

冬枣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B族维生素、铁、钙、磷等,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243毫克/100克,是苹果的70倍,柑橘的16倍,被称为“维生素C之王”。

冬枣有补血养颜、益气安神、健脑益智、补养心脾的功效,对失眠、心悸、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贫血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冬枣可以生吃,也可以煮水或泡茶,还可以与其他食材搭配,如冬枣红豆汤、冬枣核桃粥、冬枣枸杞茶等,都是冬季养生的好选择。但是,冬枣也要适量食用,每天不宜超过10颗,否则会导致上火、腹胀、腹泻等。

三、柚子:减肥利尿

柚子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水果,每100克柚子中只有43千卡的热量,但含有87%的水分和2.5克的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食欲,有利于减肥。

柚子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钙、镁、磷等,能够增强免疫力,抗炎抗菌,降血压,利尿消肿,预防感冒,还能缓解疲劳,提神醒脑。

柚子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直接剥皮吃,也可以切片或切块,还可以榨汁或做成果酱,但要注意的是,柚子不能与某些药物同服,如降压药、降血糖药、降胆固醇药等,因为柚子中含有一种叫作柚皮苷的物质,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增加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四、梨:润肺止咳

梨是冬季最常见的水果之一,它的果肉莹白且汁水充足,有水果界“天然的矿泉水”的美称。梨属于一种凉性水果,初冬季节多风干燥,常吃一些梨对身体有好处,能够适当食用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水分,还可以润肺清燥、止咳化痰。

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煮水或炖汤,还可以与其他食材搭配,如梨蜜水、梨枣茶、梨雪耳汤等,都是冬季润肺的好方法。

但是,梨也不宜过量食用,否则会导致脾胃虚寒,引起腹泻、腹痛等,尤其是脾胃虚弱、体质偏寒的人要少吃或者吃熟的梨。

五、山楂:消食化痰

山楂是一种酸甜可口的水果,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果酸、糖类、蛋白质、钙、铁、磷等,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还能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

山楂还有润肺化痰的作用,对于冬季常见的咳嗽、痰多、喉咙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山楂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山楂片、山楂饼、山楂糕等,还可以与其他食材搭配,如山楂枸杞茶、山楂莲子汤、山楂苹果酱等,都是冬季消食化痰的好方法。

但是,山楂也不宜过量食用,否则会导致胃酸过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胃溃疡等,尤其是胃病患者要慎吃或者不吃。

冬天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保暖和养生的季节,吃水果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法,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还能润肺清热,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这些水果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效,但也有各自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喜好,合理安排自己的水果食谱,让水果成为你冬天的好伙伴。最后,祝你冬天快乐,身体健康!

相关知识

冬天要适当吃水果,这几种“果中全能王”每天换着吃,补水润肺
冬天吃水果 既要当令 又要懂吃
最适合冬天吃的十种水果 冬天吃什么水果对身体好
最适合秋天吃的10种水果,止咳润肺,照着买就对啦!
冬天,这6种水果要多吃,每一种对人体都大有好处,帮您润肺去燥
“不时不食”,冬天能吃水果吗?哪些水果适合冬季吃?
适合冬天吃的8种水果|补充水分
冬天吃什么水果好 冬天就吃这些水果
冬天养生适宜吃这5种水果
寒冷的冬天,这9种水果你一定要多吃

网址: 冬天要适当吃水果,这几种“果中全能王”每天换着吃,补水润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1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