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油果进口量在微博热搜上火了。
这种其貌不扬、吃起来不像水果的水果,2010年时我国进口量还不足2吨,但2017年一下子飙升至32100吨,增长16000多倍。
爆炸式增长,源于健康标签。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钾等,让牛油果成了诸多健身人士青睐的健康食品。
7年销量暴涨1.6万倍
如果评选中国进口量增长最迅猛的水果,牛油果一定名列前茅,这种猛涨从进口数字上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仅进口了2吨牛油果,而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32100吨,进口量七年间增长了约1.6万倍。
上海果蔬批发交易市场国际业务部总监虞钟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2006年他从机场拉回了全国第一批从墨西哥进口来的牛油果。由于不低的价格和不太习惯的口味,牛油果销售并不理想。
“第二年就有客户进口一个集装箱,有20吨,他们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卖了一半,还有一半倒掉!”虞钟镛说。
不过这种情况从2008年开始发生了改变,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逐步开放,很多进口水果的综合税率从当年的40%逐步降到了如今的10%,牛油果的进口量开始稳步增长。
2014年到2015年,秘鲁和智利相继拿到了向中国出口牛油果的准入证并且享受零关税的优惠,牛油果市场也因此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看来,未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牛油果的进口量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下,牛油果的进口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强了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
“卡路里经济学”的兴起
随着进口量和消费量的不断增长,牛油果已然成为进口水果中的明星。再加上牛油果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也恰逢中国电商蓬勃发展之时,很多电商平台纷纷加入了牛油果的营销大战。
各路“种草帖”,营养师、健身达人的推介,带动了营销资源的大量倾斜,各种关联销售使得牛油果在网购中大量曝光,迅速成为“网红水果”,带动了进口量。
牛油果一度站在“水果鄙视链”的上端,被赋予“健康低脂”、“可以减肥”的标签,成为一种新中产消费人群健康生活的标志,以及健康、时尚饮食观念的代名词。
“卡路里经济学”的外延,当然不止于饮食。放眼望去,运动装备已从跑鞋晋升到手环,手机里总装着一两个运动APP,每天走了多少步、摄入多少卡、消耗多少卡,一一清晰记录。
浴室里,用电子秤定时称重,也成了对自己意志毅力的称重;健身房里,不满足自己练,一对一的私教课正风靡。大概正如艺术家创作雕塑作品那样,越来越多的现代年轻人,愿意通过运动的“斧凿”,锻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人类与卡路里的较量,其实有很长的历史了。《卡路里与束身衣》一书,就揭示了人类至少两千年的节食史。
然而,身体管理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却是很晚近的事。这其中,电视广告、营养学与运动的普及功不可没。
仓廪实
当然,大众参与到身体管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仓廪实”。
2018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8.4%,这意味着,人们花在食物上的开支比重更少了,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仔细来看,一方面,食物消费结构本身也在变化;另一方面,基于新观念而发展出来的消费也在不断增长。比如,健康消费的快速增长,学习型消费的四面开花。人们少吃了半碗米饭,但生活过得更有“营养”。
当然,“卡路里经济学”之所以带来商机,也有流行文化的支持。
如今,运动社交一定程度上也引爆了健康产业。朋友相聚,一起健身的多了,三五好友报名跑马拉松之风,甚至带动了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火热。
互相关注每天行走步数,定期晒出健身照片与记录,运动社交让生活多了新的仪式感与认同感。这样的文化心理,也在助推“卡路里经济学”的蓬勃发展。
本文内容来源于人民网、央广网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