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色市疾控中心)
CDC
食用油:科学使用指南
食用油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它不仅是烹饪的基础,更是人体获取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然而,食用油的摄入需要把握平衡,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本文将从营养价值、不同食用油特点、采购储存技巧以及食堂减油策略等方面,全面解析食用油的科学使用。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
食用油的营养价值
食用油主要提供人体所需的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必须通过饮食获取。食用油还含有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有益成分。
过量摄入食用油会导致能量过剩,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但摄入不足同样有害,可能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影响细胞膜功能、免疫系统等。研究表明,合理控制食用油摄入可降低15%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g。
二
合理选择食用油
1. 不选择动物油作为烹调用油。食堂每天有足够的肉类食物,所以无需再用动物油炒菜,否则饱和脂肪酸很容易摄入过量,影响膳食脂肪酸平衡。
图片来源:摄图网
2. 大豆油:是常见食用油,其中大豆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适中为15.6%,油酸含量偏低为23.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以亚油酸为主。
图片来源:摄图网
3. 花生油:有独特的浓郁香气,饱和脂肪酸含量19.3%,油酸含量44.5%,比很多植物油都高一些,另外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营养成分。花生油的烟点高,比较适合多种烹调方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4. 菜籽油:菜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是常见食用油中含量较低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6.9%,其中亚麻酸/亚油酸的比值接近1:2,符合推荐比值。同时油酸含量达到64%,选择双低菜籽油(低芥酸、低硫甙)烹制食物,脂肪酸不易氧化,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图片来源:摄图网
5. 玉米油、葵花籽油:二者脂肪酸结构极为相似,饱和脂肪酸含量10%-11.4%,油酸的含量两者都是在30%上下,亚油酸含量高。玉米油中植物甾醇含量是目前所有食用植物油之冠,适合高胆固醇血症的人。
图片来源:摄图网
6. 亚麻籽油:也叫胡麻油、火麻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仅有8.5%,多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0%,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达到48%,为植物油之最。亚麻籽油烟点较低,加热时易冒烟,更适合凉拌食用。
图片来源:摄图网
7. 橄榄油:富含油酸,约占总脂肪含量的72%-77%。橄榄油价格较高,所以不太适合把橄榄油当成主要食用油。初榨橄榄油因中含有角鲨烯、绿原酸和维生素E,烟点只有约190℃,炒菜容易冒烟,营养损失明显,推荐用于拌菜、拌馅或炖煮,而精炼橄榄油适合高温煎炒食物。
三
食用油的采购、储存与使用
采购:选购食用油时,应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注意观察油品色泽, 优质食用油应清澈透明,无浑浊或沉淀。
储存:食用油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开封后要密封保存,最好在2个月内用完。可将食用油分装到小瓶中,减少与空气接触的机会。使用深色玻璃瓶储存可延缓油脂氧化。判断食用油是否变质的方法包括:闻气味(有哈喇味)、看颜色(变深)、观察透明度(出现浑浊)。 变质食用油会产生有害物质,应立即丢弃。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使用:在烹饪时,油温越高发烟越多,有害物质产生的更多,而且失去初榨油的风味,所以低温炒菜短时间更健康。食用油不要反复高温加热,炸过一次的油就不要再去炸东西了,剩下的油在后续在炒菜、拌馅中尽快用掉。 再好的油,也不建议长期单一食用,以避免膳食脂肪酸结构失衡。
四
科学减油策略
食堂可通过改进烹饪方法来减少用油量。例如,使用不粘锅可减少30%的用油量;采用水炒法、蒸煮法等少油烹饪技术;使用喷油器替代传统倒油方式。
在菜品设计上,可增加蒸菜、炖菜、凉拌菜等少油菜品比例。使用香料、柠檬汁等调味,减少对油脂的依赖。数据显示,合理设计菜单可减少15-20%的食用油使用量。
食堂应建立食用油使用管理制度,包括: 制定每日用油标准、培训厨师少油烹饪技巧、定期监测用油量等。可通过在餐厅张贴宣传海报,提高就餐者的健康意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