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吃多了会出问题?不是越补越好吗?”“我妈每天吃十几种保健品,精神头还挺好,是不是我太担心了?”“保健品不是药,怎么会有副作用?”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那你真的需要静下心来看完这篇文章。
近年来,保健品几乎成了中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春节、重阳节、母亲节等节日,一盒盒保健品成了子女孝心的代名词。但你有没有注意到,身边那些越吃保健品的人,体检结果却不见得更健康,反而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血糖紊乱、胃肠不适的情况。
一位60多岁的阿姨,常年坚持服用多种“保健品套餐”,从钙片、鱼油、葡萄籽,到各种“排毒清肠”“延缓衰老”的胶囊,吃得比一日三餐还准时。最近一次体检却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血脂升高,医生一问才知道,她每天至少服用9种保健品,有些甚至成分重复、剂量超标。
这不是个例。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中老年人存在多种保健品“叠加服用”的情况,其中超四成未咨询过医生或专业人士。而这背后,隐藏的不是保健,是风险。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但很多人忽略了:保健品虽不是药,却同样可能“吃出问题”。
尤其是以下这六类保健品,如果你或家人正在服用,务必提高警惕——吃得越多,身体负担可能越重。
第一类是含有多种维生素的“复合型保健品”。不少人以为补充维生素就像“吃糖豆”,多吃无害,其实不然。像维生素A、D、E这类脂溶性维生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在体内蓄积,导致中毒症状:头晕、食欲不振、肝功能损伤等。
临床上就有因长期服用维生素A导致肝损的病例。特别是市面上一些“进口高浓缩型”产品,剂量远超日推荐摄入量,完全无益于健康。
第二类是“降糖、降脂、降压类保健品”。很多中老年人常年服药控制三高,却又被广告诱导,试图用保健品“替代”药物。问题是,这些产品大多成分不明、剂量不准,有些甚至偷偷加入西药成分。
一项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显示,含有“伪药成分”的保健品中,超过70%为“三高”类产品。一旦与正规药物同服,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可能引发低血糖、肝毒性甚至药物相互作用,威胁生命。
第三类是“清肠排毒类保健品”。这类产品常打着“排宿便、减肥、养颜”的口号,深受中老年女性欢迎。它们大多含有番泻叶、芦荟、大黄等泻药成分,短期使用或许感觉“通畅”,但长期依赖,会导致肠道蠕动能力下降,形成“泻药依赖”,甚至引发电解质紊乱、脱水、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第四类是“抗氧化、抗衰老类保健品”。诸如葡萄籽、辅酶Q10、NMN等产品近年来被炒得火热,特别是在网络直播和社交平台上,被包装成“不老神药”。
但大量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率低,真正发挥作用的证据非常有限。这类产品常常与其他保健品“叠加”使用,导致补充剂量超标,增加肝肾代谢负担。
第五类是“钙片+维D组合型保健品”。虽然补钙对中老年人重要,但许多老年人“盲目补钙”却忽略了是否真的缺钙。还有人同时吃钙片、骨碎补、维D滴剂,结果却出现了高钙血症、肾结石、便秘等副作用。尤其是患有慢性肾病的人群,补钙不当,反而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
第六类是“植物提取类保健品”,如人参、灵芝、玛卡等。这些产品看似“天然无害”,但一些人参类物质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并不适宜。滥用可能导致失眠、心悸、血压波动。而灵芝类产品,有些被加工成高浓缩的“三萜类提取物”,使用不当容易刺激肝脏,反而拖累免疫系统。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中老年人肝肾代谢能力本就下降,一旦服用多种保健品,等于给身体加了“双重负担”。医生在坐诊中常遇到患者拿着一堆保健品问“哪个该停”,结果一查发现,很多产品成分重复,有的甚至含有不适合患者病情的成分。
那么问题来了,保健品到底还能不能吃?吃哪些才算“安全”?答案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吃得“对”比吃得“多”更重要。
补充前应明确是否缺乏。比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应通过血液检测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选择正规厂家,查看产品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认证》等标识;第三,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千万不要擅自停药、替代治疗。
临床经验中,医生推荐保健品的情况其实非常有限,更多时候,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例如骨质疏松患者按需补钙、贫血患者适量补铁。但这样的补充是“有依据、有剂量、有时限”的,不是长期、无目的地“乱补”。
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任何保健品的使用,否则不仅无助于疾病控制,反而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时机。
而子女在孝敬父母时,也应理性看待保健品,不要一味“买买买”,而要多陪伴、多沟通,真正了解父母的健康状态,科学补充,才是最好的关爱。
健康从来不是“吃”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与其盲目吃保健品,不如从改善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开始,这些才是真正经过科学验证的“健康秘诀”。
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保健食品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EB/OL].(2024-12-20).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23版)[S].中国标准出版社,2023.
[3]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人合理用药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多方院士呼吁:停用这3种保健品,吃得越多,身体负担或越重?
多方院士呼吁:停用这5种保健品,吃得越多,身体负担或越重
多方院是呼吁:信用这5种保健品,吃得越多,身体负担或越重
马上停止喝这3种饮料,喝得越多,血管或越堵?医生告诉你真相
医生提醒:这5种保健品别再乱吃!越吃越伤身,真相令人警醒
睡得越多越健康?真相在这里!
什么东西越吃越瘦 让你不用担心
医生警告:长期服用这些保健品或有严重危害,你还在吃吗?
拔火罐吸出来的瘀血,是身体里的毒素?医生告诉你真相
长期喝减肥茶对身体有害吗?医生告诉你真相
网址: 立刻停用这6种保健品吃得越多,身体负担或越重?医生告诉你真相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2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