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健康的基石,但传统的“少食多餐”理念是否真的符合我们的身体需求?国医大师陈存仁在明医公开课中为我们清晰解读,轮流换食品进食,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纤维与营养成分,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首先,过度偏好某一类食物对健康是不利的。例如,儿时对糖的嗜好,虽可偶尔满足,却绝不能成为日常饮食的主角。若在成年后仍过于沉迷于刺激性或油腻食品,也很容易导致胃部不适或其他健康问题。对于中老年人,更应当注意,过多吃糯米类食品,如糕点、粽子等,会对消化造成负担。因此,适度且多样化的饮食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将三餐的食物量与种类进行合理安排,使之在清淡、适中与少吃间保持平衡,配合“早饭吃得早,中饭吃得饱,夜饭吃得少”的原则,才能使身体保持最佳状态。例如,早上可以选择流动性清淡的食物,而中午则适合增加能量的主食,晚上则享用一些易消化的晚餐。
陈大师还强调,饮食前后避免杂食、尽量不吃零食,是对胃部的保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避免在正餐前进食零食,以免影响食欲和消化。同时,培育良好的进食习惯尤其重要,父母应为孩子准备合适的零食,避免他们过度购买不健康的儿童快餐。
饮食的温度也有讲究。中华饮食文化提倡多吃温热熟食,冷食可能会给胃带来不适,特别是对于尚未适应冷食的人士。此外,陈存仁提醒我们,在用餐时应当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态,避免用脑,同时推荐用餐后适量活动,如散步,以促进消化与吸收。
在平常的生活中,通过合理搭配、细心选择,再加上科学的饮食顺序,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预防不少健康隐患。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科学饮食的原则,享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