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主张有机统一并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通过学科的统整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智育、美育等作用。在中学组织书法项目化学习活动有利于落实“五育”融合理念,全面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学校可以自主构建书法项目,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自主学习书写技巧、传承书法文化、鉴赏书法作品等。然而,现阶段中学书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一、中学书法教学的现状
(一)多以书法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五育”相互割裂
纵观现阶段书法课程教材可以发现,大多数教材都比较看重书法理论知识、书写技巧等,虽然能够有序安排书法练习活动,逐步优化学生的书写行为,但是并不利于实现“五育”融合。
首先,忽视了书法的德育功能。学练书法有利于学生修身养性、沉静善忍,本应引导学生赏析书法作品,从中感受书法大家的风骨和品德,然而现阶段的中学书法教学以单一的书法文化知识、书写技巧等为主,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拓展,无法真正发挥德育的引领作用。而且,许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品鉴书法文化,自然无法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其次,忽视了书法的美育功能。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关注学生书写笔顺的规范性,也会对学生的书写速度提出一定的要求,这导致书法课程缺失了审美功能,学生难以从美学角度去鉴赏书法作品,也无法根据自身的审美体验去创作书法作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是难以在书法课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与鉴赏能力的。
最后,长期、有效的书法练习活动在劳育、体育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教师在书法教学中的偏重性,导致“五育”各自为政、相互割裂,难以全面作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多集中在语言类课程中,难以实现综合育人
通常情况下,中学是由语文教师负责组织书法教学活动,且多与汉字书写相关。许多教师会按照字迹工整、汉字结构对称等要求去设计写字练习活动,比较看重汉字书写的标准化、规范化,最直接的目的之一便是避免学生在考试中扣除卷面分。而且,虽然语文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写字练习,但是很少引导学生欣赏、品评书法作品,导致学生无法在书法课程中自主传承书法文化、积累审美体验。
(三)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人文内涵缺失
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会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的字体格式书写汉字,对一撇一捺、一横一竖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学生模仿范本、临摹字帖,逐步优化学生的字迹。所谓“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迹与其性格息息相关,本应显现出不同的个性,但是常规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个性,长期的模仿活动导致学生失去创新意识与能力。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无法传承优秀的书法文化。
综上所述,中学书法教学的问题颇多,无法突出书法课程的人文功能。《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出,要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主张一线教师自主创新书法教学形式。其中,项目化学习主张引导学生围绕真实的项目问题或任务展开丰富的探索,鼓励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自主整合各类资源,全面经历项目任务计划的制定、实施等活动。在中学书法教学中,教师组织项目化学习活动将有利于打破学科限制,秉承“五育”融合理念设计多元化的书法练习、欣赏、创作等活动,动态生成书法作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五育”融合背景下,中学书法教师应设计项目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书法技能、传承书法文化。
二、“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五育”融合理念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
《指导纲要》提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合理安排书法课程活动,使学生既能够打牢书法基本功,也能够在丰富的书法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品位,自主传承书法文化。因此,中学书法教师应秉承“五育”融合理念,根据学生的动态成长需求设计项目化的学习活动,包括设计具体的项目主题、规划项目化学习方案等,以有效驱动学生主动学练书法。
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基础上去设计书法项目,将书法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书法学习习惯。例如,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春联、“福”字等书法作品,对此,教师便可以设计一个“欢度春节”书法项目化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围绕春节这一主题自主学练楷体的书写技巧。围绕这一项目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项目化学习方案:
第一,组织学生进行基本的笔画练习,初步感受楷体的字体结构、书写规范等。
第二,准备描红字帖,书写春联作品,针对性地练习书法的表现技巧。
第三,准备红色彩纸,自主撰写春联,并将自己最满意的一副春联作品贴在家中。
按照上述项目,教师便可以设计项目周期,积极准备字帖、春联、彩纸、毛笔等,以有序地引导学生练习楷书,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春节文化,综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审美品位。
(二)围绕项目化学习主题创设情智兼具的项目情境
项目化学习活动主张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出项目任务,使学生能够利用多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科知识的现实应用。客观来讲,书法本就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因为汉字无处不在,学生需要使用汉字传递信息、获取知识、生成智慧。因此,在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导入阶段,书法教师应围绕具体的项目主题创设直观、形象的项目情境,既要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顺利地实现有效学习。
例如,在“中秋文化海报”的书法项目化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以中秋文化为依托,自主设计海报作品,根据海报的整体风格、色彩等灵活使用隶书、楷书、行书等多种字体去呈现书法文化,还可以据此设计艺术类字体,自主创作美观的书法作品。在项目化学习活动的主题引领下,教师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项目情境,从短视频平台中整理多位优质博主拍摄的地方中秋习俗活动视频,据此展现不同地区的中秋文化与民风民俗,唤起学生对中秋文化的记忆。在观看视频时,学生对中秋文化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主动讨论本地在庆祝中秋时常见的活动,如吃月饼、赏月赏菊、吃螃蟹等,并分享与家人共庆中秋的真实体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引出书法项目化学习活动的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制作海报作品,灵活地设计海报字体,充分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书法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生活物品或场景资源去创设项目情境。例如,在“甲骨文”项目化学习活动中,由于甲骨文记录着汉字的来源,属于“象形字”,教师便可以将甲骨文与具体的生活实物结合起来进行对照,使学生通过生活实物展开联想,自主分析甲骨文的起源、汉字表现方式等,由此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学习甲骨文知识,树立文化自信。
(三)基于跨学科合作理念组织项目化探究活动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式学习方式,全面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动行为,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因此,在“五育”融合理念的引领下,教师要秉承跨学科理念组织项目化探究活动,充分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交流、鉴赏创作等能动行为,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在“对联”书法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项目任务,如欣赏对联作品、探寻对联文化;学习书写技巧,提升书写能力;创作对联作品,传承对联文化。据此,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项目化学习活动。首先,通过项目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共同搜索我国的对联文化知识,积极鉴赏并讨论对联作品中的常见字体、书写风格等,通过临摹的方式初步学习具体的书法技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字帖、临摹本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书法技巧演示视频,在视频中,边写边解释书写对联的技巧、力度、笔锋走向等,使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进行模仿、练习。其次,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学练书法的心得、困惑等,虚心接受同学的帮助,也要懂得坚持自己的观点,既要临摹,又要写出个人风格。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对联作品,按照对联文化中的对仗工整、平仄合韵、上下衔接等要求自主设计对联内容,再通过书法练习规范书写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书法教师、语文教师、艺术教师、德育教师等多学科教师要共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规范对联的书写技巧,自主创作对联作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水平。
(四)尊重生生差异设计项目化成果展示
在书法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会生成物化成果,如书法作品、所整合的书法文化资料等,这些项目成果承载着学生的智慧、创意,所以教师应设计项目化成果展示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享项目探究经验和书法学练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使其自主传承优秀的书法文化。
例如,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学校专门设计“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墨香文明”系列主题书法学习活动,邀请校外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走进校园,与学生共同研习。在该书法项目化活动中,学生与擅长不同字体的书法家合作,了解书法文化的魅力,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书法技能,自主临摹字帖、撰写书法作品等。因此,教师便可以设计项目成果展示活动,按照楷书、行书、隶书等不同的字体轮流展示本班学生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书法作品时的心境、创意来源等。按照不同的字体组织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使其通过对比、鉴赏去发现其他书法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据此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主学习书法表现技巧,从而顺利地提升书法表现能力。因此,在书法项目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主表达,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
(五)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组织项目化评价活动
一轮完整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往往伴随着过程性和终结性的评价活动,在中学书法课程中组织项目化学习活动同样要注重项目评价的设计与完善。《指导纲要》指出,中学书法教育评价应“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去激励学生,明确要求“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等,以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书法教师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项目化学习评价活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等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书法的兴趣,综合“诊断”学生在书法项目化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自信、审美情趣、道德修养等。
例如,在“硬笔书法”项目化活动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硬笔书法的表现技巧,引导学生动态展示自己在练习硬笔书法时所使用的字帖、创作的书法作品等。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评,即通过口头语言评价自己的硬笔书法作品是否规范、是否美观,反思自己在学练硬笔书法技巧时的行为表现、意志品质等。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鉴赏同学的硬笔书法作品,进行互评、互鉴。最后,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硬笔书法作品去评价学生的审美情趣、书写能力、文化意识等多方面的成长,以鼓励为主,尽量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书法课程中组织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书法表现技巧、传承书法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自信,有效落实“五育”融合理念。因此,书法教师应在“五育”融合理念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与现实成长需求去设计项目化的学习活动,围绕项目主题自主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书法项目化学习活动,及时展示项目成果、反馈项目评价,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好充分准备。
注:本文系山东省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语言文字专项课题“基于五育融合视角下的区域内中小学书法教育项目化学习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145-2023YYWZ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于 "歌)
相关知识
重构“五育融合”背景下的教育生态
体医融合背景下医学生运动后恢复的现状调查研究
书法考级背景下小学写字教育探索与实践.doc
全员育人背景下学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美育背景下社团活动对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与实践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现实意义与实施策略
河南中医学子:暑期七天“三下乡” 五育融合收获大
建设五育融通课程 促进学生人格健全
莲花学校茶文化实践项目化学习2.0版《当“茶”遇上“时间”》入项啦!
网址: “五育”融合背景下中学书法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实施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4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