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一、“晒太阳有益健康”,真的吗?
作为一位资深的皮肤科医师,我经常告知患者,要加强防晒。很多患者会满脸疑虑的说:医生,骨科医生说我骨质疏松,需要多晒太阳补钙,你让我防晒,那我到底晒还是不晒?“阳光是天然维生素D的来源,多晒太阳身体才健康!”这句话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阳光越多,生命力越强。确实,阳光照射可以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钙吸收、增强免疫力。但!与此同时,过量紫外线照射也可能带来以下后果:皮肤光老化(皱纹、松弛、色斑);日晒性皮炎(红斑、脱皮、瘙痒)黑色素增多(黄褐斑、晒斑);增加皮肤癌风险(尤其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等等。所以,晒太阳是“双刃剑”,关键在于“怎么晒”和“防晒是否到位”。
太阳的恩赐——阳光带来的健康奇迹:
1. 紫外线尤其是中波紫外线(UVB)作用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肝脏和肾脏的加工,合成活性维生素D3。活性维生素D3是我们人类骨骼的"守护神",它能促进钙吸收,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充足的人群骨折风险大大降低。维生素D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减少一些自身性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
2. 阳光对改善情绪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你应该也有同感,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心情很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而阳光明媚的日子,则精神焕发,浑身充满了力量。因此现在提倡多到户外活动,对于改善心情和情绪都有好处。
3. 紫外线光疗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皮肤病,包括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白癜风等等。日晒后促进维生素D3合成,而维生素D3有着良好的抗增殖和促分化作用,可以降低一些癌症的发病风险。
过度曝晒的健康代价,过度暴晒对皮肤的影响:
1. 晒伤:春夏季节晒伤是很常见的。曝光部位,主要是面部、颈部及四肢等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肿、发烫、烧灼感及疼痛,严重者出现水疱、脱皮,更有甚者还会出现高热呕吐等全身症状。除了晒伤,还可诱发多种如日光相关的皮肤病:如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等。
2. 皮肤光老化:光老化在自然衰老中占到很大的比例,换句话说,皮肤的衰老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光老化而导致的。因此皮肤科医师一直强调防晒。皮肤老化表现为出现色素斑,包括老年斑、黄褐斑、雀斑等。还可以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细纹,以及皮肤松弛。
3. 促进皮肤癌症的出现:日光性角化、基底细胞癌、鳞癌、黑色素瘤这些皮肤上的癌前期病变及恶性肿瘤都与过度日晒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年轻时期过度暴晒及反复晒伤,罹患皮肤癌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4. 过度日晒除了影响皮肤,还会影响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滑雪运动中,如果不佩戴滑雪护目镜防晒,可能会引起雪盲症,这就是日光损伤了角膜。白内障这个老年患者常见的眼部疾病与日晒密不可分。因此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应该佩戴具有防晒功能的墨镜。
二、防晒的科学原理:要防的是“紫外线三兄弟”
阳光中的紫外线(UV)分为三种:UVA、UVB和UVC。
- UVA:即长波紫外线,波长最长,320nm-400nm,可穿透玻璃,是造成皮肤光老化的元凶。一年四季均有。
- UVB:即中等波长,290nm-320nm,不能穿透玻璃,易引发晒伤和红斑。夏季时UVB的含量达到巅峰。是皮肤晒伤的主要元凶。
- UVC:即短波紫外线,波长最短,波长小于290nm,但被臭氧层吸收,基本不会到达地表。但是近年来环境污染,臭氧层被破坏,对UVC的防护也要加强。我们日常防晒主要针对UVA和UVB,特别是UVA,它是导致皮肤老化和黄褐斑的重要原因。
三、化学防晒与物理防晒
物理防晒利用粉体反射或散射紫外线,如二氧化钛、氧化锌。优点是刺激小,适合敏感肌;缺点是容易泛白、厚重。尤其是防晒指数高的防晒霜质地非常稠厚,难以涂抹,涂抹后油腻粘稠。化学防晒吸收紫外线并转化成热量,如阿伏苯宗、奥克立林等。优点是质地轻薄,不泛白;缺点是部分成分可能引起刺激。混合型防晒兼具两者优点,适合多数肤质。
四、防晒指数怎么选?SPF与PA又分别是指什么?
防晒产品上的SPF与PA代表着不同的防护能力。
防晒指数SPF(Sun Protection Factor):主要防护UVB,SPF值越高,说明对UVB的防护能力越强。SPF代表防晒霜能延长皮肤自然抵御UVB时间的能力。SPF值越高,说明其对UVB的抵御指数越强,但是其实并不是呈线性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推荐SPF指数30-50的防晒霜,而很少使用SPF100的防晒霜。PA值(Protection Grade of UVA):主要防UVA,+号越多表示防护效果越好(PA++++为最高级别)。在使用防晒霜时我们大多会选择同时能抵御UVA和UVB的。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场景,推荐:日常通勤、室内工作者:SPF20~30,PA++或+++。春秋户外活动:SPF30~50,PA+++;盛夏海滩游泳、户外运动:SPF50+,PA++++,防水型。
五、防晒的正确使用方法
1. 用量足够:每次面部至少使用1g。一颗黄豆大小的防晒霜可以涂抹一个硬币大小的皮肤。或者一个1元硬币大小的防晒霜涂抹一张脸。全身一次则需要涂抹约 30ml
2. 涂抹均匀:覆盖额头、鼻翼、耳后、下颌。鼻翼耳后等部位往往容易被忽略。
3. 提前使用:接触阳光前15~30分钟涂抹,以便在接触阳光时立即起效。
4. 定时补涂:每2小时补一次,特别是出汗后。尤其是在海滩或者游泳嬉水以后,建议2小时补涂一次,且使用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晒霜。
六、春防晒和夏防晒,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以为只有烈日炎炎的夏天才需要防晒,而阳光明媚的春天阳光柔和可以“放松点”,其实这是一个典型误区。春天的防晒重点是防“忽略性伤害”。冬季紫外线相对较弱,而春季紫外线强度逐步上升,但温度较低,皮肤不容易感受到“晒”的不适,因此更容易忽略。UVA在春季依旧强势,积累性伤害不断增加,诱发黄褐斑、雀斑、日光性皮炎等慢性皮肤病。因此在春季推荐使用SPF30~50,PA+++的透气性好的轻薄防晒霜。夏天的防晒重点是防“猛烈性暴晒”。夏季紫外线达到全年巅峰,短时间暴晒即可造成皮肤红肿、刺痛、脱皮。而在高温下汗水与油脂分泌旺盛,防晒霜更容易脱落,难以起到良好的防晒效果。因此在夏季,推荐使用SPF50+,PA++++,防水型的防晒霜。2小时补涂一次防晒霜。出汗多或者是户外嬉水,还需增加涂抹频次。
七、不同人群的防晒对策
1. 儿童防晒
儿童的皮肤娇嫩,角质层薄,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儿童对紫外线的伤害更加敏感。但家长们多认为小孩不需要防晒,甚至认为多晒晒孩子长得高。儿童防晒建议如下:孩子户外运动建议避开10:00-16:00的强烈日晒时段,可以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户外活动。可以给小朋友戴太阳帽、太阳镜,穿长袖衣物遮挡。并且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树荫下。可以使用专为婴幼儿设计的物理性防晒霜(如氧化锌、二氧化钛)。外出活动结束后及时清洗皮肤,减少防晒霜残留影响皮肤健康。半岁以内的幼小婴儿建议尽量避免日晒而非使用防晒霜,可以采用物理防晒的方式。
2. 孕产妇防晒
孕产妇激素水平变化,尤其是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促进黑色素活化,易诱发黄褐斑和光敏反应,因此防晒尤为重要,作为特殊人群防晒选品需慎重。建议孕妇和产妇首选低敏感配方的物理防晒剂。且在使用防晒霜时一定要仔细查看成份,含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及维A酸类的防晒产品不能使用。
3. 敏感肌人群
对于一些敏感肌患者或者是一些皮肤屏障受损的皮肤病患者更应该加强防晒。紫外线照射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加重肌肤受损,且敏感肌可能对紫外线更加敏感,少量的紫外线照射就有可能引发明显的皮肤反应。首选硬防晒,建议在疾病急性期避免外出,无法避免时可以选择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现在市面上的专业防晒脸基尼。如果无法避免使用防晒霜建议选择不含酒精、香料、防腐剂的物理或低刺激混合型防晒。可选择“敏感肌专用”或“低致敏”标识的正规产品。使用前建议在耳后或手腕先试用3-5天,局部使用无过敏反应以后再全面部使用。
4. 老年人防晒
老年人皮肤萎缩变薄,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修复能力减弱。老年人角质层变薄,紫外线更容易穿透。真皮层胶原纤维流失,防护能力减弱。经过年轻时多年日晒的积累,易因日晒诱发皮肤癌变。老年人群往往因为一些基础疾病长期口服药物,有一些药物具有光敏性如一些降压药和抗生素。因此老年人也需要加强防晒。晨练早上8点前完成,最好在树荫处活动,但是树荫处也不是万无一失,地面反射的紫外线也可以晒伤。防晒衣帽、遮阳伞可作为首选防护手段。防晒帽需要选择帽檐宽度超过7cm的宽檐帽,才能遮住面部关键部位。老年朋友别忘了戴防紫外线老花镜,可以大大降低白内障风险降低。老年人皮肤干燥,油脂分泌减少,可以选择乳霜剂型的防晒霜,防晒的同时还可以改善皮肤干燥。涂抹防晒霜的时候,秃顶头皮、耳廓、手背这几个部位最容易被忽视。
防晒不是年轻女性的专利,而是每个年龄段、每种肤质、每个阶段都应重视的护肤重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产品,坚持科学防晒,是对健康和未来的投资。
作者:上海市东方医院 肖琴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科学晒太阳,健康又有效
高温“热”科普②丨三伏天“晒背养生”如何晒?科学防晒如何防?教你轻松拿捏
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最科学的晒太阳养生指南来了!
如何科学晒太阳,让健康“晒”出来
多吃西红柿能防晒? 物理方法防晒更科学
【健康科普】预防佝偻病之晒太阳篇
“不防晒的防晒衣”冲上热搜 伪科学制造信任危机
晒太阳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如何科学享受阳光?
一图读懂丨学会晒太阳,养生不显老
【科普】晒太阳是门“技术活”!这样晒既养生,又不会晒黑!
网址: 科普|阳光也有“毒”?一文看懂科学防晒的全部真相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