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一则新闻引发了全网热议:广西巴马一位106岁老奶奶,仍每天下地种菜、洗衣做饭,精气神好得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不少网友好奇:“她到底吃了什么?”这不是孤例。最近央视健康频道也报道,全球“长寿带”中,几乎所有百岁老人都在践行某些相似的饮食习惯——这背后,隐藏着我们对“吃”与“寿命”的重大误解。
为什么有人40岁就各种慢病缠身,而有人100岁还能爬山种地?饮食习惯,是最被忽视、却最关键的变量之一。
就拿刚过去的七夕节来说,年轻人沉迷甜品、奶茶、火锅烧烤“过节”,而长寿老人则更偏好粗粮杂豆、清淡蔬菜、水煮食物。这一对比,不只是口味不同,更是健康轨迹的分水岭。
在门诊中,我遇到最多的慢性病患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吃得太精、太咸、太油、太甜”。看似“吃得好”,实则“吃得伤身”。
而我接诊过的几位九十多岁仍无三高、心肺功能良好的老人,他们的饮食方式,却异常朴素——但科学。
近期《柳叶刀·公共卫生》一项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有超过1100万人的死亡与不良饮食相关。其中,高钠摄入、低全谷物摄入、低水果摄入是三大主要诱因[1]。
这也印证了我的临床观察:吃得“简单”反而更长寿。那么,百岁老人普遍坚持的6个饮食习惯,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健康密码?
首先,他们普遍远离过度加工食品。在我接触的一位104岁老奶奶家中,压根找不到火腿肠、罐头、薯片。
她笑着说:“这些不是吃的,是‘化学的’。”虽然说法朴素,但科学站在她这边。超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反式脂肪、过多糖盐,对血管、肠道、代谢系统都有巨大负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加工肉制品和高糖高脂食品。
第二,他们每天坚持多样化摄入蔬菜和全谷物。
我曾到一位长寿老爷爷家中随访,他早餐是红薯稀饭,中午是杂粮饭配炒时蔬,晚上则是一碗南瓜粥加点拌菜。简单,却营养丰富。
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B群,有助于肠道健康、控制血糖。这类饮食结构,正是现代营养学倡导的“地中海式饮食”和“得分高的膳食质量模式”。
第三,他们非常克制油盐糖的使用。
有位93岁精神健朗的阿婆告诉我:“菜淡点,吃久了就习惯了,不咸反而觉得干净。”确实,高盐饮食与高血压、胃癌等风险密切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而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量却超过10克。我们并不是吃得太少,而是吃得太“重口”。
第四,时间规律、不过饱,是他们的一致共识。
很多百岁老人一天三顿按点吃饭,从不暴饮暴食。这看似简单,却极难坚持。在现代社会,很多人早餐不吃、午餐凑合、晚上大吃,长此以往,胰岛功能受损,脂肪肝、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接踵而至。
“七分饱”是老人的金律,也是现代医学的推荐标准。
第五,他们注重食物天然性、应季性、地域性。
比如盛夏就吃西瓜、黄瓜、苦瓜等清热蔬果,冬天吃红薯、萝卜、羊肉等温补食材。中医讲“天人相应”,现代营养学则称之为“食物多样化+本地化原则”。
这不仅有利于营养均衡,也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第六,也是最被忽视的一点:他们吃饭讲究心情和陪伴。
不少老年人饭桌上有人说笑、有人陪伴,哪怕只是一碗青菜豆腐汤,也吃得津津有味。
相比之下,现代人边刷手机边吃饭,或一人独餐,容易影响消化、食欲调节,甚至诱发情绪性进食。研究证实,孤独感与心血管病、抑郁症、认知障碍密切相关[2]。
以上6个习惯,看似简单,但背后是饮食科学、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的系统性调和。
当然,很多人会说:“我也想吃得健康,但工作忙、没时间、没条件……”这正是误区之一。健康饮食不等于复杂饮食,更不等于昂贵食材。
我见过很多中老年人,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反而活得自在又长久;而有些年轻人天天点外卖、吃进口食材,却一步步吃出了“三高”。
还有人认为“我现在没病,吃点不健康的也没关系”,这更是误区。现代医学早已明确:慢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隐性的过程,等到出现症状,往往已经积重难返。“防重于治”,饮食是慢病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作为医生,我在门诊中见证太多“吃出来的病”,也见证了“吃回来的健康”。一位曾患高血压、脂肪肝的退休干部,通过调整饮食,半年内体重减了10斤,血压恢复正常,肝功能明显改善。
饮食不是万能的,但对大多数慢病,它是最基础、最可控、也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之一。
在这条“吃出健康”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医生。选择吃什么,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一条生命轨迹。
写到这里,我想提醒读者:别等到生病时才反思饮食,不如从今天起,从下一顿饭开始,向百岁老人的“饮食智慧”靠拢。健康,其实就藏在一日三餐里。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或家人有启发,欢迎点赞、转发、评论,让更多人看见“吃得对,活得久”的科学真相。你也可以留言分享你的饮食习惯,我们一起来讨论:“你觉得吃得健康,难吗?”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参考文献:
[1]Afshin A, Sur PJ, Fay KA, et al.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2019;393(10184):1958-1972.
[2]Holt-Lunstad J, Smith TB, Baker M, et al. 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as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A Meta-Analytic Review.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5;10(2):227-237.
[3]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老人进食习惯会直接关系到寿命!谨慎选择食物,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寿命与大便习惯有关!研究发现:寿命长的人,每天排便几次?
老人长寿的饮食习惯
10个健康长寿的饮食习惯 长寿老人的饮食秘诀
研究发现:这样吃延寿6年!饮食习惯一点改变,就能吃出“长寿”!
百岁老人长寿秘诀 十大饮食养生习惯
身材决定寿命?研究发现:过了 80 岁的老人,身材大多有两个特点
百岁老人长寿秘诀是什么?推荐这十大饮食养生习惯
102岁医生分享自己活到100岁的7个长寿习惯:原来这么简单!
对多国饮食习惯的研究,揭晓“长寿饮食模式”
网址: 寿命与饮食的关系被发现:活过100岁的老人,大多坚持6个饮食习惯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