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璇 张凤晗 摄影:张凤晗 邓璇 薛宇迪)
七月的风卷着稻浪掠过窗沿,教室里的吊扇转得慢悠悠,孩子们的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我们是“守望者计划”的一群年轻人,背着装满直播设备的背包,手里攥着写满问题的调研问卷,踩过田埂上的露水,就这样站在了他们面前。
图1云端课堂数据
在“守望者计划”支教征程中,直播成为连接乡村孩子与外界知识的重要纽带。截至2025年7月14日,前30天的直播数据,勾勒出一段充满温度与希望的支教轨迹。303分钟的开播时长里,我们的支教老师化身知识主播,将写作课、医学安全常识课等内容传递至屏幕另一端。“小天老师的写作课” 吸引143名观众驻足,新增2名粉丝,收获18音浪,见证着孩子们对文字世界的探索;医学安全常识课覆盖91人,为乡村孩子筑牢健康知识防线 。这些数据背后,是支教老师精心备课、调试设备的身影,每一分钟直播,都饱含着让知识跨越山海的期许。387名观众、4个新增粉丝,虽不算庞大的数字,却承载着珍贵的信任。从直播间的提问互动,到课后孩子们追着老师分享收获,这些微小的数据节点,串联起乡村孩子求知的渴望与外界给予的回应。收获的37音浪,更像是一份特殊的“掌声”,鼓舞着支教团队继续前行。“守望者计划” 不会因数据平凡而止步,这些数字是成长的刻度,见证着我们用直播打破教育边界的努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让更多知识与温暖,顺着直播信号,流入乡村校园,陪伴孩子们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图2 文艺汇演准备阶段
图3 文艺汇演进行时
本次支教的特色亮点——文艺汇演,成为乡村夏日里最绚丽的风景。在“守望者织梦文艺汇演”筹备阶段,支教老师们用细腻行动,为孩子们搭建逐光舞台。小孙老师反复打磨,设计出清晰详实的节目单,让每个孩子都清楚自己的舞台角色;彩排时,老师们紧盯动作、表情,带着孩子们一遍又一遍抠细节,操场边的蝉鸣里,是不断追求更好的执着。演出当日,小晗老师和彩虹老师化身“造型师”,守在教室为孩子们扎头发、搭配服饰。她们轻轻梳理发丝,用彩色皮筋编出俏皮花样,给女孩们别上小发卡,为男孩们整理衣角,让每个孩子都以最精神的面貌登台。从节目单诞生到造型定格,这些筹备细节里,藏着支教老师对孩子的珍视——不是简单的表演,而是让乡村孩子知道,他们值得被认真对待,值得拥有闪闪发光的时刻,这场筹备,是知识支教之外,关于“被看见、被尊重”的成长启蒙。
“守望者织梦文艺汇演”开场前,柳家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空地热闹得像盛大集市。老成员们听闻消息,带着满满两大袋西瓜返程,车还没停稳,孩子们就凑上去欢呼。这些曾在这里留下支教足迹的“老朋友”,把夏日清甜送到大家手里,也让这场汇演多了层“传承”的意味。直播镜头早早架起,将现场的热闹传递到云端。家长们搬着小板凳围过来,有的举着手机想记录孩子的瞬间,有的凑到镜头前好奇张望。当《小脚步踩云朵》的走秀音乐响起,孩子们踩着节奏登场,家长们的掌声混着直播间里的点赞提醒,成了最生动的伴奏。表演间隙,老成员切开西瓜,分给台上汗津津的孩子、台下笑盈盈的家长,也递给举着设备的志愿者——这口清甜,顺着直播信号,让没能到现场的人也“尝”到了这份喜悦。《夜空中最亮的星》合唱时,现场和云端的互动达到顶点。家长们跟着旋律轻哼,老成员们举着手机放大镜头里孩子的笑脸,直播间不断弹出“孩子们太棒了”的留言。这场汇演,不再只是支教成果的展示,更成了乡村、支教团队与外界的双向奔赴:老成员带回的西瓜是牵挂,家长们的到场是支持,直播传递的欢乐是共享。在柳家村的夏日阳光下,知识的播种、情感的联结,都在这场汇演里,开出最甜的花,让我们明白,支教的意义,本就是这样人与人、心与心的紧紧相拥,在欢笑与汗水中,把“守望”二字,写得愈发温暖明亮。
图4调研的“打开方式”
从直播课堂里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我们更想走进他们真实的生活,于是带着对乡土的好奇,踏入村落开启调研,想知道这些目光背后,藏着怎样的成长期盼与生活模样 。调研的打开方式:蹲下来,听见乡土的心跳。在柳家村的支教调研里,我们没把自己当“问路人”,而是学着“蹲下来”,和这片土地、这些乡亲变成“唠嗑的熟人”。走进老院子,和白发奶奶围坐矮凳,听她念叨“孙娃爱趴在窗台数星星,说想知道外头的天有多宽”;跟着村民到菜园子,蹲在菜畦边,听阿姨说“娃们放学总爱摸黄瓜花,该教教他们咋辨雌雄花” 。堂屋里、小院中,我们和大叔大婶围成一圈,不讲“调研提纲”,只唠“家常里短”——从“玉米啥时候追肥最好”,聊到“孩子写作业爱咬铅笔头咋改”;蹲在门口石板上,和穿绿衫的少年对坐,听他说“想知道山那边的城里,有没有比星星还亮的课堂”。这些“蹲下来”的瞬间,没有生硬的问答,只有温热的交流,让我们摸到了乡土最真实的褶皱,也懂了支教调研该有的模样:不是高高在上的“采集”,而是俯身贴近的“倾听”,把自己变成泥土的一部分,才能听见柳家村的心跳,接住乡亲们藏在烟火里的盼头。
图5调研的双向奔赴
在柳家村的调研路上,我们本想做“传递者”,却收获了一场双向的治愈。走进老院子,村民大叔擦了擦手就拉我们唠庄稼;路过菜园,阿姨笑着往我们手里塞刚摘的果子。抱着啼哭的孩子逗笑时,那小手攥住衣角的温度,让异乡的我们尝到“被依赖”的甜;和年轻人在老墙下比划拍照,他们眼里的鲜活劲儿,也点燃了我们心底的朝气。我们听村民讲“守着土地盼收成,也盼娃有出息”,他们听我们说“山外的世界很大,可这里的故事更打动人”。调研不再是单向的“采集”,而是我们和柳家村互相给予力量——我们带来新眼光,他们回赠最质朴的信任;我们想照亮乡村,却先被这片土地暖了心。每一步走访、每一次对话,都像在交换礼物,我们给乡土带来年轻的好奇,乡土还我们久违的纯粹,原来“治愈”从不是一方的奔赴,而是两颗心靠近时,自然而然的相互照亮。
这些片段,是调研路上最珍贵的礼物,让我们明白支教不只是付出,更是与乡土、与村民、与孩子双向奔赴的治愈,未来也愿继续在这片土地,续写这份温暖。
【广告】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的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进行删除。
相关知识
站着不动你永远都是观众,跑起来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健康焦点|健康消费,供给与需求双向奔赴
致敬2025年1月月度人物!为守护健康全力以赴
健康消费,供给与需求双向奔赴(健康焦点)
实现娘家人与“三新”领域妇女的“双向奔赴”
乡村教师健康守护公益活动:让教育事业更有温度
幽默锦旗表谢意:医患温情背后的双向奔赴
与威斯汀酒店及度假村一起迎接“世界跑步日” 倡导活力运动 平衡身心健康
36年,守护2.4亿朵“故乡的云”
为EYE奔跑·重庆站|用脚步传递护眼理念,全民参与守护视力健康
网址: 守望者的双重奔赴:镜头连起山海,脚步踏遍乡关——支教计划里的温度与深度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