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马上又到葡萄成熟的季节了。
不少人又开始寻思自己买葡萄酿酒,即无添加,又对身体有益,最重要是经济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近来关于自酿葡萄酒的负面新闻频繁出现,究竟自酿葡萄酒对身体是否有害,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疑惑1:自酿葡萄酒会爆炸?
近年来,家庭自酿葡萄酒爆炸的事件层出不穷。曾有新闻报道,一名小女孩被炸伤,多块玻璃扎入体内,所幸最后被抢救回来。
为什么会爆炸?
葡萄变成酒,实际就是酒精发酵的过程:葡萄中的糖经酵母发酵,最后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而这些爆炸的案例中,使用的大多是玻璃容器,且在密封的条件下进行。可葡萄在发酵时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气体容积超过了玻璃容器的承受能力,玻璃瞬间变炸弹,稍有不慎就会遍体鳞伤。
疑惑2:自酿葡萄酒可能甲醇超标?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皮与籽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会分解出甲醇,要完全避免是不现实的。
如果没有及时监控,甲醇可能会超标,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因此酒庄酿酒时,每天都会针对酒中的甲醇浓度进行测试,从而避免超标的情况出现。
疑惑3:自酿葡萄酒一定干净卫生?
但是正常情况下,甲醇超标的情况并不常见,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微生物菌落是否超标”。
酒庄在生产时会采用多种手段抑制杂菌,包括:
1、在葡萄汁中添加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硫是一种微生物抑制剂,也有抗氧化作用,但同时又一定毒性,过量时会破坏人体的新陈代谢,伤害大脑。所以酒庄在酿酒过程中会每天跟踪酒液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确保酒液时刻保持有效但不过量的二氧化硫。
2、使用专门培养的酿酒酵母,对其他杂菌的繁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如果单凭葡萄皮表面的微生物发酵,很容易造成污染。
疑惑4:自己酿的葡萄酒更好喝?
家庭酿酒一般都是选择巨峰这类鲜食葡萄,糖分比酿酒葡萄要低得多,为了保证发酵只能额外添加糖。但酿酒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温度、二氧化硫含量、酒精度等不同因素可能都会引起发酵提前终止,此时酒液中的糖分还尚未发酵完全。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酒喝起来甜甜的,更加美味。但酒中的残糖在适宜温度下很可能会再次发酵,并产生不好的味道,如醋味、苦味等,甚至是“一日三变”。
葡萄酒发酵会释放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大部分酒庄都配有自动控温系统,可以将温度控制在最佳值。
疑惑4:自酿葡萄酒健康有营养?
自酿葡萄酒所采用的鲜食葡萄,与酿酒葡萄相比其酚类物质的含量要低多,包括红葡萄酒中最重要的单宁,因此酿造出来的葡萄酒风味相比之下要逊色得多,其健康成分也相对要少。
外行人自己酿葡萄酒,无论是安全或品质两者都难以保证,如果自己酿酒,那么每个环节都一定要谨慎把关。其实想要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但没必要冒着风险长期自酿葡萄酒来饮用。
关注我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