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药立大功!千古第一祛湿方走热,30天脂肪减少61.3%?

中药立大功!千古第一祛湿方走热,30天脂肪减少61.3%?

老话说"十人九湿",如今怕是要改成"十人十湿"了。


总感觉身体很沉,睡不醒没力气,虽然太阳热情似火,但从早到晚待在空调房里,总感觉身体沉重,睡不醒没力气……这很可能是,体内湿气太重


中医认为,湿气可以分为内外两种。外湿多因气候、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的湿气侵袭,表现为皮肤症状;内湿则是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致,表现为脾胃功能受损,吃什么都不香,大便黏腻,胖而无力。


在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致病因素中,中医看来,湿气湿邪杀伤范围最大,称得上是"万恶之邪",春夏秋冬都逃不了。


现在正值初夏时节黄梅雨季,天气潮湿闷热,是湿邪盛行之时,也是"温阳""补阳"的好季节。湿为阴邪,性黏滞、重浊、趋下,易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中医学指出,祛湿最便捷的方法之一,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或中药,或者熬粥时可以加一些健脾祛湿的中药等。


医圣张仲景,曾针对湿气过重开出"苓桂术甘汤"方,至今广为流传。其方以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炙甘草各6g。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但古人未曾想到,相比古时候的外湿,现代人喜欢在空调房里吃雪糕,熬夜追剧吃烧烤,久坐不动压,冰奶茶、冰咖啡……脾胃要同时对抗多重损耗,传统的"苓桂术甘汤"方已经不够用了。


于是,人们在"苓桂术甘汤"方的基础上,又结合《黄帝内经》《金匮要略》,额外增加了黄芪、薏苡仁、陈皮 玉米须、荷叶等天然植物,并将其研发成"速湿轻"草本祛湿胶囊。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黄帝内经》说,湿气来源是脾,要想断绝湿气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之后是利水、排毒。"速湿轻"草本科技,选用茯苓黄芪补脾,薏苡仁玉米须利水,还结合近两年国内外研究,添加了石榴提取物尿石素A促进脂肪湿毒代谢,激活棕色脂肪,促进白色脂肪米色化。


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庞卫军和吴江维等研究团队曾发现,尿石素A组体重平均比对照组低了23.5%,减少的体重,基本都是脂肪,相比对照组,尿石素A组的脂肪量减少了61.3%。植根中药从根上轻盈身体的概念,让"速湿轻"在京东迅速走红,用户反馈直言:"服用后大便不黏腻,头发也油得慢了。"


现在,正处于盛夏三伏前夕,除了可以通过中药科技帮助身体排湿,日常也可以通过穴位按压排湿解毒


1、拍打腘窝:在腘窝中心点有一个重要穴位--委中穴。这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委中穴就是这个通道上的一个排污口,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此聚集,每天坚持拍打5~10分钟,有升清降浊、快速排湿的作用。


2、抓带脉:古籍《儒门事亲》有载,带脉是人体唯一横向的经脉,其把全身纵向的经脉拴在一起,起总束诸脉的作用。每天站立,双手掐住腰两侧赘肉,一抓一松,做100次,对盆腔器官(子宫、卵巢、输卵管)及祛湿、调经至关重要。


此外,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避免潮湿阴冷环境、适量增加运动,也可以用中药泡脚、艾灸、拔罐,多吃一些有健脾祛湿、补肾固本的食物,比如赤小豆、绿豆、薏仁水、芡实、莲子、怀山等等,才能维持身体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知识

千古减肥第一中成药(老中医古方减肥)
天热湿气重 最宜吃4大健脾祛湿中药
古方祛湿茶可以减肥吗
中药古方减肥
健脾、除湿、补气的“千古良方”,四味中药,还你一个健康的脾胃
中药:祛湿 减脂=减肥
药膳可以祛痰湿减脂肪吗
祛湿茶配方第一名
长夏养生,祛湿第一
体内湿气重,千万别乱喝祛湿茶!

网址: 中药立大功!千古第一祛湿方走热,30天脂肪减少61.3%?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6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