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受到关注。南山饮食作为一种健康理念,提倡通过饮水实现“三分治七分养”的健康目标。在朱医生的直播分享和“好好吃饭”群的交流中,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南山饮食文化的精髓,以及它如何助力我们实现健康理念。在这个“民以食为天”的时代,我们如何敬天、顺天,让饮食成为健康的源泉?让我们一同探寻南山饮食文化的奥秘,感受其蕴含的“食医”精气神,从而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
接下来,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是饮水的选择。喝水,这一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其实蕴含着诸多学问。上周,我们共同探讨了应喝何种类型的水,现在,让我们进一步回顾并理解这一关键概念——活水。活水,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不断运动、循环的水。活水是指不断循环、流动的水,对于生命的利用是必要的。选择活水对健康非常重要,而静止水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只有流动、循环的水才能被生命有效利用。长期饮用不流动或静止的水,不仅影响水的吸收和利用,还可能导致身体出现积水等问题。因此,选择和饮用活水,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水在人体内是如何循环的呢?这一过程其实与自然界的循环息息相关。《黄帝内经》中描述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在人体内的循环与自然界的循环相仿,由脾胃到肺,再由肺输送到全身各处,体现了“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水进入胃后,经过消化,其精华部分上升至脾,脾再将这些精华散布至肺。肺朝百脉,将这些精华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理解了水在人体内的这一循环模式后,我们也就明白了如何更好地饮水。之前我们提到了煮水时的搅水技巧,这不仅仅是为了提升水中的生气,更是为了让水变得更有活力,从而更利于身体的吸收。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极度口渴时,大量饮水后稍作走动,便感到腹中水声荡漾,甚至在躺下时也能听到水声。这其实是因为饮水方式不当,给胃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阻碍了水循环的顺畅进行。快速饮水和冷饮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快速饮水后不久便产生的尿意,也是不正确的饮水方法的体现。我曾接触过一些因饮水不当而受到伤害的案例。例如,有一位自律的女性严格遵循“每日八杯水”的原则,无论是否口渴,每天都要饮用至少一升的水。然而,她的胃却因此而受到损害。同样地,冷饮的摄入也需谨慎。尽管冷饮能短暂地带来咽喉的清爽,但长期饮用却可能对脾胃造成损害。有家长反映,孩子鼻炎久治不愈,经询问后发现,家中并无忌口冷饮的习惯。中医有言:“行寒饮冷则伤肺。”饮用冷饮需谨慎,长期过量会有损肺和脾胃。适宜的饮水方式是关键。
(一)正确的饮水方式
《伤寒论》第71条中提到,太阳病发汗后,若胃中干燥、烦躁不安、欲饮水者,应少量频饮。正确的饮水是少量频饮,注意饮水方式和时间,遵循身体的感觉进行饮水。在大汗淋漓,如运动后,不宜大口狂饮,而应小口慢饮。家长们需提醒孩子,体育课结束后,口渴时宜小口慢饮,避免过量。只有这样,水才能有效补充身体所需。
(二)饮水的适宜时间
关于饮水的最佳时间,其实并无定论。我们的身体可以随时消化吸收水分,因此饮水在时间上并无特殊要求。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饮水并无固定时间,关键在于适合个人状态,通过感受和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水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孙思邈真人提出的“先渴而饮”理念值得借鉴。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在感到口渴时再饮水,而不是每天定时定量地喝水。这种跟随身体感觉的饮水方式,可能更适合每个人的日常需求。
在市场上,有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多喝水可以排毒。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解。我们的身体本身就具备排毒功能,单纯增加饮水量并不能冲刷掉所有毒素。“多喝水排毒”是一种误解,错误的饮水方式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停滞,形成“死水”。如果饮水方式不当,反而可能导致水分在体内停滞,形成所谓的“死水”。俗话说,“流水不腐”,身体内的水分如果不能流动,就像自然界的死水潭一样,时间久了就会变质发臭,对健康造成危害。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因为身体的感受会告诉你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饮水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饮水之道,健康之源
饮食与健康:营养之道,健康之源
汤汤水水,健康营养的饮食之道
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道
饮食与健康之道
碧泉潭健康生活系列报道之一:健康饮水,饮健康水
饮食与健康:正御医健康水的平衡之道
七大营养素之水:健康饮水,为生活注入活力
健康饮水之家Ⅰ水是生命之源,大健康之本
健康饮食养生之道 如何健康饮食
网址: 饮食健康之饮水之道:活水与健康养生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6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