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们探讨了美国大众跑者广泛采纳的汉森马拉松训练法。该训练法由汉森兄弟精心创立,其核心理念贯穿于训练的始终。它着重于累积性疲劳的把控,倡导每周5-6天的训练频率,强调轻松跑的重要性,并注重实质训练后的恢复。此外,每两周一次的周末长跑也是该训练法的亮点之一,其目的在于模拟马拉松最后26公里的挑战。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汉森训练法又是如何将上述理念付诸实践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汉森马拉松训练法的具体方法,特别是轻松跑与长跑的训练技巧。
在汉森马拉松训练体系中,跑步被精心划分为两大类:轻松跑与实质跑。训练强度始终以马拉松比赛配速为核心,这一设定与卡诺瓦的“基于比赛配速的百分比支撑阶梯训练法”是否有所关联,尚待进一步考证。轻松跑,顾名思义,是指在中等有氧强度下进行的跑步训练。而实质跑则包含速度跑、强化跑、节奏跑以及长跑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汉森训练法的完整体系。
轻松跑在汉森马拉松训练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为初级跑者量身定制的训练计划,还是针对高级跑者的严苛训练,每周轻松跑的跑量都占据了周总跑量的半壁江山,这充分彰显了汉森训练法对轻松跑的深切重视。
轻松跑训练为跑者带来了诸多益处。它不仅增加了毛细血管和血红蛋白的密度,还促使线粒体变粗,这些变化最终提升了身体的脂肪氧化供能能力。在跑步过程中,随着脂肪氧化能力的提高,脂肪消耗增加,糖的消耗相应减少,从而延迟了马拉松比赛时的“撞墙”现象,助力跑步成绩的提升。
轻松跑的强度通常介于最大摄氧量的59%-74%之间,对应的心率范围是最大心率的65%-78%。然而,精确测试最大摄氧量需要专门的仪器,对普通跑者而言并不现实。汉森训练法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方法来确定训练强度,即以马拉松配速为基准,采用相对应的配速来定义轻松跑的强度。
具体来说,轻松跑的配速应比马拉松配速慢10%~30%,持续时间为20—75分钟。这种训练方式通常安排在实质训练前的热身与之后的冷身环节,以及每周的三个轻松日(如周周周六)。
以全马目标4小时、马拉松训练配速为5:41的跑友为例,其轻松跑配速范围应为7:23—6:15。这样的配速设置既能确保训练效果,又不会过度疲劳,是提升跑步能力的重要手段。
长跑训练与轻松跑在身体上的生理适应上具有相似之处。通过长跑,跑者的最大摄氧量得以提升,毛细血管生长加速,同时脂肪氧化能力也得到增强。此外,长训练的一个关键目标是模拟马拉松后半程的训练环境,即在身体逐渐进入疲劳状态时,完成26公里的跑程。这一训练原理在文章开篇已经进行了详细阐述。
汉森训练法为长跑提供了一个适宜的配速范围,即78%~90%的最大摄氧量,这一范围属于有氧跑强度。初学者可以从较慢的配速开始,而进阶跑者则可以选择较高的配速。同时,长跑的距离应基于每周的总跑量来制定,并确保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配速保持稳定。
按照汉森训练法的建议,长跑的距离通常占到每周总跑量的25%至30%,训练时间约为2至3小时。跑者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具体确定长跑的配速、距离和时长。以下两张表格汇总了不同周跑量及不同配速下的长跑距离,供大家参考:
通常,长跑被安排在周日进行,而在周五和周六,则连续进行轻松的跑步训练。周四则专注于节奏跑或强化跑,这样的训练安排旨在为长跑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训练周期,跑者的身体逐渐累积了疲劳,进而在长跑时处于一种相对疲劳的状态。这种状态与马拉松比赛后半程的身体状态相似,有助于跑者更好地模拟比赛情境,提升长跑表现。
在汉森训练法中,轻松跑、长跑与实质跑是核心训练内容。为合理规划这些训练,遵循以下课表安排原则:
这样的课表设计,旨在帮助跑者循序渐进地提升体能,为长跑和马拉松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这些训练方法和理念与马拉松比赛紧密相连,使得跑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训练的目的,并设定明确的目标配速。这样的安排确保了每一次的训练都达到了高质量的标准。
在马拉松训练中,存在多种训练方法。汉森兄弟通过轻松跑、长跑、速度跑、节奏跑和强化跑这五种跑法的组合,构建了他们的马拉松跑步训练体系。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速度跑、节奏跑、强化跑以及这些训练方法在实际比赛中的应用。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汉森马拉松训练法:轻松跑与长跑篇,你掌握了吗?
马拉松训练计划 正确训练跑好马拉松
跑者通识篇:马拉松间歇训练!
12周半程马拉松训练计划:轻松完赛
科学跑步技巧:掌握这5个要点,助你轻松完成马拉松!
15条马拉松跑步技巧(马拉松训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2024年跑步训练计划大揭秘:如何轻松备战马拉松?
跑马拉松,你知道怎样训练才能轻松完赛吗?
跑马拉松怎么训练?
为什么不建议跑马拉松?马拉松的健康风险等
网址: 汉森马拉松训练法:轻松跑与长跑篇,你掌握了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6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