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孩子常吃21种食物存隐患,家长需合理规划,保障健康

孩子常吃21种食物存隐患,家长需合理规划,保障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我家孩子小时候,特别爱喝甜果汁。每次路过超市冰柜,眼睛就直勾勾地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果汁瓶,扯着我的衣角撒娇:“妈妈,我要喝甜甜的果汁!”吃炸鸡薯条的时候,那兴奋劲儿,感觉得到了全世界一样。我当时就觉得,孩子爱吃就吃呗,能让他开心就行。后来偶然看到一些资料,才知道有些常见食物,可能正在悄悄危害孩子的健康,真的吓了我一跳。

精制谷物吃多有隐患

现在不少家庭的餐桌上,精制谷物特别常见,像白米饭、白面包、精白面做的各种食品,几乎顿顿都有。我以前也没太在意,就觉得这些主食孩子爱吃,做起来又方便。

后来了解到,这些食物在加工时,好多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流失了,剩下大多是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孩子长期吃太多,血糖波动大,易饿还会吃更多,肥胖风险增加。有研究说,长期把精制谷物当主食的孩子,肥胖可能性比饮食均衡的孩子高大概30%。而且肥胖还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想想就后怕。

蔬菜摄入不足影响大

蔬菜对孩子成长特别重要,里面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按说,2-5岁的孩子每天得吃100-300克蔬菜,6-17岁的孩子要吃400-500克。可实际上,好多孩子都吃不够。

我家孩子就不太爱吃蔬菜,每次让他吃,都皱着眉头。我琢磨了一下,一方面是蔬菜口感不像肉和零食那么好,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我做饭的方式不太对,影响了他对蔬菜的接受度。要是孩子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蠕动会变慢,容易便秘、积食,还会缺少微量营养素,免疫力和生长发育都会受影响。

奶类豆类吃不够

奶类也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对骨骼发育至关重要。可调查发现,只有大概30%的学龄前儿童能达到每天300克奶类的摄入量。

我家孩子小时候喝奶粉还挺积极的,大了之后就不太爱喝纯牛奶了。我当时也没太强迫他,现在想想,钙吸收不好,说不定会影响他长个子,牙齿发育也可能受影响。豆类也是好东西,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素,干豆类每天推荐吃15-25克,差不多相当于30-50克北豆腐的量,可孩子平时也吃不够。相反,好多家庭的餐桌上,肉类总是吃太多。

2-5岁孩子每天肉类推荐量是50-75克,6-17岁是100-150克,吃太多肉,不仅容易让孩子发胖,还会加重身体的代谢负担。

高糖食品危害多

除了这些饮食结构上的问题,有些食物本身也有风险。高糖食品是孩子们的最爱,像糖果、甜饮料、糕点这些,味道甜甜的,孩子根本抗拒不了。我家孩子每次去超市,都吵着要买糖果。

后来我知道,长期大量吃高糖食品,孩子体重会增加得很快,肥胖的几率大大上升。每天喝一瓶含糖饮料的孩子,肥胖风险比不喝的孩子高出60%呢。而且,吃太多糖对牙齿也不好,容易长龋齿,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现在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一年比一年高,高糖饮食的影响可不小。

高盐食物要小心

高盐食物也得注意,像咸菜、腌制品、加工肉类这些,味道重,孩子有时候还挺喜欢吃。我以前偶尔也会给孩子吃点火腿肠,觉得方便又能补充蛋白质。

后来才知道,孩子吃太多盐,肾脏的负担会加重,血压也可能升高。统计显示,小时候吃盐多的孩子,成年后患高血压的几率比正常饮食的孩子高40%左右。而且,高盐食物里还有亚硝酸盐这些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成致癌物,增加患癌风险,真的不能掉以轻心。

油炸食品藏危机

油炸食品的诱惑也很大,炸鸡、薯条金黄酥脆,看着就很有食欲,我家孩子每次路过快餐店都走不动道。但这些食物热量和脂肪含量特别高,孩子长期吃很容易发胖。更严重的是,食物在油炸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这种有害化学物质,长期吃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研究发现,经常吃油炸食品的孩子,体内丙烯酰胺含量明显比其他孩子高。

加工肉类风险高

加工肉类,像香肠、火腿、培根这些,吃起来方便又美味,很多家庭都会备着。可世界卫生组织都把加工肉类列为一级致癌物了,孩子长期吃,患结直肠癌等疾病的风险会增加。这些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对孩子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小。

特殊食物有风险

还有一些食物,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毒素。像“苦”葫芦,西葫芦、丝瓜、黄瓜、南瓜这些葫芦科植物,要是生长条件特殊,就会产生苦味的葫芦素,这可是高毒性物质,吃了可能会恶心、呕吐、腹泻,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四季豆也是,生的四季豆含有皂素和凝血素,要是做饭的时候没煮熟,毒素没被破坏,吃了就会食物中毒。我有一次做饭着急,四季豆没炒熟,吃了之后肚子特别不舒服,从那以后就特别注意了。

儿童营养素养很关键

知道这些食物有风险之后,我就想着,只要不让孩子吃这些东西,是不是就行了?后来才发现,科学饮食远没有这么简单。

儿童时期是培养营养素养和健康饮食行为的关键阶段,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的专家说的。提升儿童营养素养,能促进健康饮食行为,降低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风险。从2023年开始,就有儿童营养素养提升行动了,在北京等一些地方和好多学校合作,还计划培训不少儿童精准营养指导师,专家们也出了相关的“指南”和科学报告,可见科学饮食对孩子有多重要。

不同年龄营养需求不同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营养需求差别很大。0-6岁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营养跟上了,能促进体格和大脑发育,还能增强免疫力。按照《0-6岁儿童营养精准补充指南》,婴幼儿时期要保证足够的奶类摄入,到了合适的时候,慢慢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像强化铁的米粉之类的。

等孩子再大一点,就要注意食物多样化,从各种蔬菜、水果、谷物、肉类里获取全面的营养,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我家孩子小时候,我就特别注意给他搭配食物,尽量让他什么都吃点。

选对烹饪方式很重要

烹饪方式对食物的营养和健康程度影响也很大。我们最好选择清蒸、水煮、炖这些健康的方式,少用煎、炒、炸。像清蒸鱼,能最大程度保留鱼的营养成分,水煮蔬菜能减少油脂摄入。选食用油的时候也别太单一,橄榄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但必需脂肪酸含量不如大豆油。我现在买油,都会买小包装的不同植物油,换着用,这样能保证食用油多样化。

控制“三高”食物摄入

控制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是科学饮食的关键。可以用新鲜水果代替糖果,水果里的天然糖分不仅好吃,还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用白开水代替甜饮料,培养孩子喝白开水的习惯。给孩子准备一些健康的零食,像坚果、酸奶、水果干之类的。而且,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吃饭,别让孩子暴饮暴食。我现在就尽量控制孩子吃零食的量和频率,每天按时做饭,让他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实际给孩子安排饮食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不少问题。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吃得多就能长得快,多吃点没关系,我以前也有过这种想法。

后来看到福州有个9岁多的小男孩,因为饮食不当体重超标,经过“饮食 运动 处方”的精心治疗,三个月体重就减了快5公斤。这才明白,合理饮食对孩子体重控制和健康太重要了。

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要是家长自己就爱吃高糖、高盐食物,经常喝饮料、吃油炸食品,孩子很难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我现在吃饭的时候,就带头多吃蔬菜,少吃油炸食品,慢慢地,孩子也受到影响,跟着我一起吃蔬菜了。去超市买食品的时候,我也会仔细看食品标签,选低糖、低盐、低脂肪的产品,给家里营造健康的饮食氛围。

让孩子参与食物准备

让孩子参与到食物准备过程中,也是个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的好办法。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去买菜,让他认识各种食材。在家做饭的时候,也会让他帮忙洗菜、摆碗筷,这样孩子对食物更感兴趣,参与感也更强。他了解了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动手能力和责任感也能得到培养。

合理规划三餐和睡眠

我还参考了一些资料里“三餐一床,保卫胰岛”的方法,给孩子制定合理的三餐计划。早餐要营养丰富,有谷类、蛋类、奶类这些,这样孩子一上午学习、活动才更有精神。午餐和晚餐要荤素搭配,保证蔬菜、肉类、谷物合理摄入。

另外,孩子的睡眠也很重要,学龄前儿童每天得睡10-13小时,中小学生要睡8-10小时。要是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生长激素分泌,进而影响生长发育。我现在每天都会督促孩子早点睡觉,保证他的睡眠时间。

多方共同关注饮食健康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区也应该一起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管理。学校可以开展营养知识讲座,给学生讲讲科学饮食的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就有健康饮食的意识。还能改善食堂的饮食结构,提供更多健康的食物选择。

社区也可以组织亲子烹饪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做健康美食,营造健康饮食的良好氛围。只有家庭、学校、社区一起努力,才能给孩子打造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的饮食管理,那些潜藏在日常饮食里的“隐形杀手”,家长们真的得提高警惕。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给孩子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习惯,让孩子远离食物带来的健康威胁,健健康康地长大。

参考资料:

【1】《三步守护孩子“舌尖上的安全”--2025健康饮食革命》;

【2】《儿童营养素养提升:聚焦分龄营养》;

【3】《调理孩子饮食,这些问题要避免》;

【4】《“三餐一床”!福州“小胖墩”狂减5公斤!》;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超八成家长给孩子用药存在安全隐患
HIPAA 合规性:保护患者隐私
宠物食品法规大揭秘:你家毛孩子的健康保障
长期吃预制菜存在健康隐患吗?
儿童保险哪种最好?揭秘最适合孩子的保障方案!
小心!你孩子的课桌椅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
健康是成长的重要基础,家长如何为孩子制定健康的饮食规律?
合理膳食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记好“3要3不要”
孩子健脾长高不难,常吃6种食物,男孩长175、女孩长160以上
想让孩子长高❗️多吃这21种食物亲测有效

网址: 孩子常吃21种食物存隐患,家长需合理规划,保障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