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全谷物:营养丰富的健康选择

全谷物:营养丰富的健康选择

全谷物:营养宝库中的健康之选

全谷物,这一营养丰富的食物类别,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推荐我们每日摄入。但究竟何为全谷物?其营养价值与健康益处又体现在何处呢?

全谷物与全谷食品的界定

全谷物,是指经过清理但未经过深度加工,保留了颖果完整结构的谷物籽粒。这些谷物可能经过碾磨、粉碎或挤压等处理,但其皮层、胚乳和胚芽的比例仍与原始颖果保持一致。常见的全谷物包括玉米、燕麦、荞麦、小米、藜麦、大麦、干小麦、黑麦、高粱、糙米、黑小麦、紫米和黑米等。

而全谷食品,则是指在产品配方中包含全谷物原料,且这种原料的质量占比达到或超过成品质量的51%。这类食品以干重为基础进行计算。常见的全谷食品包括燕麦片、全麦馒头、全麦面包、杂粮饭以及谷物饼干等。

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具有显著的营养特点。在谷物碾磨加工过程中,精制谷物往往会失去谷皮、糊粉层和谷胚,这些部分富含多种营养素,被废弃成为糠麸。而全谷物则保留了谷物的完整结构,包含了全部的天然营养成分。因此,全谷物能够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以及植酸和酚类等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

我们日常餐桌上的主食,如稻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黑米、玉米、裸麦、高粱、青稞、黄米、小米、粟米、荞麦以及薏米等,只要经过恰当的加工,都可以成为全谷物的优质选择。以下图表展示了常见全谷物与精制谷物在营养成分上的对比,供大家参考。

常吃全谷物,健康收益多多。

全谷物不仅保留了谷物的全部天然营养成分,还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E等。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可以有效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以及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同时,它还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延缓体重增长。此外,全谷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相较于精制谷物,其加工程度更低,GI值也相对较低。例如,小麦面条的GI值为82,而全麦粉面条的GI值仅为37;同样,精白米饭的GI值为83,而发芽糙米的GI值为54,均属于低GI食物。这得益于全谷物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它能够有效降低血糖生成指数。

小贴士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重要指标。它表示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等量的葡萄糖在相同时间(通常为2小时)内对体内血糖水平的影响。GI值越高,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越快。一般而言,GI大于70的食物被归类为高GI食物,55至70之间的为中GI食物,而小于55的则被视为低GI食物。食物的GI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食物的搭配、加工方式、烹饪方法以及膳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含量等。

如何将全谷物融入每日三餐主食中?

全谷物,诸如小米、玉米、燕麦以及全麦粉,均可作为主食或粥类的直接混搭选择。建议每天至少有一餐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并确保摄入量在50至150克之间,这大约相当于每日谷物摄入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在早餐时,你可以尝试小米粥、燕麦粥或八宝粥等全谷物粥品。至于午餐或晚餐,不妨在面粉中混入玉米粉、荞麦粉或全麦粉,制作出馒头、面条或烙饼等美味佳肴。同时,在烹制米饭时,你也可以在白米中加入糙米、燕麦、黑米或薏米等全谷物,以适宜的比例(如全谷物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来丰富米饭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此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还为不同人群提供了谷类食物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你提供更科学的饮食指导。

如何制作出美味的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因其粗糙的口感,在最初可能让习惯精制米、面的人感到不适应。然而,通过巧妙运用现代厨房炊具,如使用豆浆机制作细腻的全谷米糊,或用电饭煲、高压锅烹煮香浓的八宝粥,以及用电蒸锅蒸制柔软的玉米棒和杂粮馒头等,都可以有效改善其口感。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可以适量加入芝麻粉、葡萄干和大枣等食材,使膳食更加香甜可口。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谷物营养丰富,但我们并不建议完全用其替代日常的主食。由于全谷物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相较于精制谷物(如白米、白面),其消化难度较大,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胀气等不适,特别是对于肠胃敏感的人群。同时,全谷物中含有的植酸较多,而植酸与钙、铁、锌等矿物质结合后,可能会影响机体对这些矿物质的吸收。因此,在享受全谷物带来的健康益处时,我们也需要适量并均衡地摄入各种食物。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全谷物:营养丰富的健康选择
燕麦:全谷物的健康之星,营养丰富的选择
探索全谷物的世界:营养丰富的健康之选
禾丰谷物蛋:安全、健康的选择
五谷豆浆的做法:打造营养丰富的健康早餐选择
全谷物食品:拥抱健康,享受营养的选择
健康生活:燕麦:营养丰富的健康选择
荞麦:营养丰富的“全能谷物”,降糖、降脂、护心脏的理想选择
营养丰富的五谷豆浆食谱大全
全谷物:营养宝库与健康的优先选择

网址: 全谷物:营养丰富的健康选择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