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提问:“如果我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与异性发生了性行为,担心感染艾滋病该怎么办?”这样的担忧并非个例,很多人可能在经历高危暴露后感到无助和恐慌。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艾滋病暴露后预防(PEP)。PEP是一种在暴露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通过尽快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降低感染风险的措施。虽然预防HIV传播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高危行为,但如果不幸发生了暴露,及时采取行动至关重要。
在发生高危暴露后,关键的72小时内,越早寻求医疗帮助越好。研究表明,若在暴露后2小时内开始PEP,能够将HIV感染风险降低80%以上。然而,若超过72小时,病毒可能已在体内扩散,此时PEP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如果你面临这样的情况,建议立即前往医院或疾控中心,接受专业的风险评估。医生将进行基线检查,包括HIV检测。在未感染HIV的前提下,医生通常会建议尽早开始PEP,而无需等待检测结果。若HIV检测结果为阴性,则需继续服药;如检测结果显示可能感染,则需进一步确认并转为治疗。
实施PEP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最新的国内外指南,为你推荐有效且副作用较小的药物组合。常用的方案包括两种核苷类抗逆转录酶抑制剂加上一种整合酶抑制剂,市面上也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甚至有三合一的药物,如必妥维等。
在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切勿自行购药。PEP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检测与评估,以确保用药安全。此外,需在28天内按时按量连续服药,任何漏服或擅自停药都可能增加阻断失败的风险。
药物可能会带来一些轻微的副作用,如头晕、恶心等,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减轻。如有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服药期间,还需进行肝肾功能监测,并在暴露后一个月和三个月时进行HIV检测,以确定阻断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PEP并非“后悔药”,不能用作不负责任行为的借口。未来仍需注重安全,若一年内发生高危暴露超过两次,建议考虑暴露前预防(PrEP)。
面对健康问题,我们要谨慎对待,珍惜生命。若不幸发生高危暴露,请务必及时行动,寻求专业帮助。健康无价,生命更需珍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