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药师佛开示:末法时代这样调养,比苦行更有益身心

药师佛开示:末法时代这样调养,比苦行更有益身心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在一座古老的寺院里,一个年轻僧人正苦恼地翻阅医典:修行人该不该调养身体?

有人说执着养生会障碍修行,有人说不调护色身难以证果。

就在他愁眉不展时,偶然发现了一卷记载药师佛的开示,才明白调护色身竟是修行的重要法门,而且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01

从前,在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看到了末法时代众生的苦恼。许多修行人为了求道,不惜虐待身体,以为苦行就能得道。可修来修去不仅没能开悟,反而落下一身病痛。药师佛心生怜悯,决定展开度化。

一个雨季的傍晚,药师佛化现成一位老中医,来到一座大寺院。寺院里住着上百名修行人,他们都在进行各种苦行:有的终日不进饮食,面容枯槁;有的长年静坐不动,以致气血淤滞;有的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禅修,冻得瑟瑟发抖。

药师佛看到这一幕,不禁摇头叹息。他走到大殿前,轻轻敲响了暮鼓。悠扬的鼓声传遍整个寺院,修行人们纷纷聚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位陌生的老者。

一位年迈的住持走上前来,合掌问道:"不知大师从何处来?"

药师佛说:"贫僧是个游方医者,专门为修行人治病。看到你们这样用功,不知修得怎么样了?"

住持叹了口气:"说来惭愧,大家修行多年,却始终无法入定。有的人经常头晕目眩,有的人总是昏沉掉举,有的人甚至生了重病。"

药师佛说:"让我为大家把把脉吧。"

修行人们一个接一个地伸出手腕。药师佛仔细诊脉,每诊一个人就摇一次头。诊完之后,他说:"你们的问题都很严重啊!"

一个年轻的修行人不服气地说:"我们这是在修行,又不是来养生的。身体不重要,重要的是开悟。"

药师佛和蔼地说:"你说的对,可是你想过没有,身体是修行的工具,就像船一样,能载我们到达彼岸。如果船破了,连大海都过不去,更别说到达彼岸了。"

这个比喻让大家陷入沉思。一位中年修行人问:"可是经典上不是说要'苦行'吗?我们这样做,难道错了?"

药师佛说:"苦行的真正含义不是折磨身体,而是调伏烦恼。就像练武功,不是把自己打得遍体鳞伤才叫练功,而是要讲究方法。你们看那边的莲花池。"

02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池中莲花亭亭玉立,在暮色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药师佛说:"莲花能开得这么好,是不是得有适宜的水温、充足的阳光、肥沃的淤泥?修行也是一样,要给身心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开出觉悟的莲花。"

这番话说得在场的人连连点头。住持请求道:"还请大师开示,我们该怎么调养身心?"

药师佛说:"好,我且问你们,平时打坐时会有什么感觉?"

修行人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经常头痛,有的说腰酸背痛,有的说胸闷气短,有的说心烦意乱。

药师佛听完说:"这都是不会调养的症状。我现在传授你们一个秘诀:修行要在调和身心的基础上进行。调身、调息、调心,缺一不可。"

"调身,就是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很多人一坐就是几个时辰,这样容易伤到腰椎。正确的方法是:每隔一个时辰,要适当活动一下,让气血流通。"

"调息,就是要注意呼吸。呼吸是连接身心的桥梁。有的人呼吸太粗重,有的人呼吸太微弱,都不对。要学会自然呼吸,既不刻意控制,也不完全放任。"

"调心,就是要保持正念。有的人一打坐就胡思乱想,有的人强行压制妄念,这都不对。要学会观照,既不随妄念转,也不抗拒妄念。"

听完这些,一个年轻修行人还是不太明白:"大师,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可具体该怎么做呢?"

药师佛正要回答,突然从人群中传来一声惊呼。一个苦修多年的老修行人晕倒在地,嘴角渗出鲜血。

大家手忙脚乱地把他抬进禅房,却不知如何施救。

药师佛说:"且慢,待我先救他。等他醒来,我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为什么有些人越是苦修反而离道越远,而有些人看似不修却能轻易证果。"

剩余52%未读

最低0.82元/天订阅作者, 解锁全文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药师佛开示:修行人为何百病缠身?原来这四种饮食习惯最伤身
药师佛的法器有几种?药师佛珠、灯塔和诃梨勒三种
净宗法师:念佛利益
药师法门在当代的多元益处:健康、财富与修行指南
药师法门与身心平衡健康
年末寺庙还愿,这些方法更符合佛法!
行深科技 般若佛学 佛在心中为何还供佛像、持念珠
佛教,拜佛时牢记四句话,福报好运自然来
苦菜苦口益心身
佛教禅修与身心医学

网址: 药师佛开示:末法时代这样调养,比苦行更有益身心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