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护肤微课堂SKINCARE|昼夜节律与皮肤活动

护肤微课堂SKINCARE|昼夜节律与皮肤活动

时钟基因是生物钟主要的分子基础,生物钟通过时钟基因的调节可在生物体内产生生物节律。近年来,很多学者注意到生物钟以及时钟基因的异常与皮肤病的发病相关,并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钟节律紊乱和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

1、 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也称生物钟,约为 24 h。它由中央振荡器和外周振荡器组成,并且由节律基因形成的转录翻译反馈环来调节。皮肤受中央振荡器控制,受褪黑素分泌的影响,同时具有自主节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成纤维细胞都具有昼夜节律。UV 和蓝光都能引起皮肤衰老,衰老的皮肤干燥缺水、胶原流失、皱纹横生、布斑点,毛发变白和脱落。目前的研究表明,皮肤衰老病理机制( 活性氧积聚、DNA 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上调、水合异常、黑色素沉积、MAPK 和 cAMP 途径激活) 可能和节律基因异常表达有关。

2、皮肤的生物钟

活动的生物节律变化表现为:

晚上11:00至清晨5:00:人的新陈代谢处于最低水平,尤其在熟睡时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流流速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最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最旺盛,细胞代谢峰值增高,细胞分裂比平时快7~8倍。

清晨5:00: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开始增加。

早上6:00到8:00: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合成受抑制。

上午8:00 至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技能和活动逐渐达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机体逐渐产生疲劳,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流量减少。

下午3:00:后由于食物经消化,大量营养物被吸收,大脑及心肺功能再次加强, 皮肤血流量增加,微循环改善,组织含氧量升高。

晚8:00至 11: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

3、 生物节律紊乱对皮肤及皮肤病的影响

3.1肤瘙痒症:皮肤瘙痒是常见的皮肤科症状之一,许多皮肤病和全身性疾病都存在皮肤瘙痒的症状。现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大多数皮肤瘙痒都会有夜间加重的情况并且影响。

着人们的睡眠质量。对于夜间瘙痔加重,有假说认为:生物钟的紊乱会导致不同受体表达的紊乱,使受体峰值出现在夜晚,从而产生夜间瘙痒症状。下丘脑一垂体轴对人类牛物钟节律有重要意义,皮质醇激素通常会在夜间达到低谷,那么该激素的抗炎作用在夜间最小,很可能是加重炎症性皮肤病的原因。

3.2应性皮炎:褪黑激素的释放生物节律两者相互影响,而有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松果体褪黑激素的释放异常,推测原因可能是生物节律紊乱、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度减弱及心理因素等。

3.3屑病和白癜风: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病患者的生物钟节律均有一定程度的异常,表现为生物现象和生理参数改变。在所有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褪黑激素的分泌都有其日周期性节律,即夜间血浆褪黑激素水平升高。而一项研究表明,在银屑病患者中就没有这样的夜间峰值,而发现患者凌晨2:00的褪黑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早上6:00、8:00和中午12:00时高于正常对照组。这项发现有力地证明了生物钟调节紊乱与银屑病发病的关联性。

熬夜影响皮肤的“昼夜节律”对皮肤的伤害很大,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有失眠的困扰,可以试一试gaba(氨基丁酸),氨基丁酸在人体代谢中本身就存在,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衰老它的量越来越少,进而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影响到睡眠。作为近年来大热的新原料,氨基丁酸现已经广泛应用于软糖、饮品、压片糖果中,用来辅助舒压助眠、抑制焦虑。

[1]李妮虹,张晓蓓,黎秋江,曾跃勤.昼夜节律在皮肤衰老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03):343-346+358.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2102078.

[2]雷小雨,付丽新,陈涛.生物钟与皮肤病的关系[J].皮肤病与性病,2022,44(01):27-31.

[3]林烨,李春英.生物钟与皮肤病[J].中国美容医学,2008(11):1695-1698.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皮肤的“情绪时钟”:了解昼夜节律对皮肤的影响
皮肤也有“昼夜节律”,它对皮肤有怎样的作用?
护肤分昼夜 乳霜选择有区别
J Pineal Res:昼夜节律与脂质代谢
昼夜节律紊乱与肥胖并发症
电针干预昼夜节律紊乱面面观
昼夜节律紊乱会加速癌症进展
褪黑素在昼夜节律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疼痛和睡眠障碍中的昼夜节律@MedSci
昼夜节律有序,饮食科学搭配,全面呵护内分泌健康

网址: 护肤微课堂SKINCARE|昼夜节律与皮肤活动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3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