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营养健康监测工作技术方案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东2015.05一、方案介绍:一)监测学校二)监测学生三)监测内容四)填报时间要求及频率五)职责分工二、调查表介绍表一县基本情况表表二学校基本情况表表三供餐单位供餐调查表表四学生出勤表表五学生调查表表六学生体格检查表一、方案介绍
渠县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要求和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试行)》(卫办疾控发〔2012〕65号)文件精神,更好地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试点地区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为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第一章常规监测一、监测对象1.监测学校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别从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等3种供餐模式的学校中,各抽取20%-30%的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作为常规监测学校。每种供餐模式的初中和小学各至少2-3所。当某种供餐模式的小学或初中不足3所时,抽取该供餐模式所有的学校作为常规监测学校。常规监测学校确定后,在监测评估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实施跟踪监测。
2、监测学生
在常规监测学校中,按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确保每个年级达到40人左右,要求男女生基本各半。某个年级学生人数不足40人时,该年级的所有学生纳入监测范围。如果某班级学生数超过40人以上时,超出部分学生是否纳入监测范围,由各地根据情况自行决定。监测班级和学生确定后,在监测评估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实施跟踪监测。
二、监测指标收集“计划”的试点县、参加监测的学校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定期开展常规监测指标的测定(测试)。(一)监测学校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体检、问卷调查等信息与“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学校及学生基本信息挂钩。每年开展监测前,与地方教委或学校核实当年参加监测的学校和学生的基本信息。1.学校的基本信息包括学校代码、学校名称、学校举办者类型、学校驻地城乡类别、学校办学类型、补助标准、供餐模式和学校地址。2.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校、年级、班级、学籍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健康状况、身高、体重、是否为留守儿童、是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否享受“一补”等。监测县和监测学校编号参考“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应的编号。如果当地没有统一编号,疾控中心需自行编号,并记录在案。监测学生编号参考“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的学籍号中的学籍辅号。
(二)常规监测指标1.监测县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基本情况了解“计划”覆盖学生总数、不同供餐模式学校数和学生人数、寄宿生人数、享受“一补”人数、留守儿童人数、补助标准、补助总额等信息。参见附录1《县基本情况表》(表1)。每年9月,由教育局填报,加盖公章后提交。2.监测学校基本情况了解监测学校开展“计划”的具体情况,包括学校学生总数、供餐模式及人数、补助标准、寄宿生人数、享受“一补”人数、留守儿童人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学校食堂情况、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等。参见附录2《学校基本情况表》(表2)。每年9月,由监测学校主管学校校长填报,加盖学校公章后提交。
3.学生膳食摄入情况了解学校食堂或供餐中心为学生提供的各种食物的入库量、结存量和用途,以及这些食物供应的早、中、晚餐的天数和就餐人数等信息。参见附录3《供餐单位供餐表》(表3)。学校食堂管理员或其他供餐单位管理员每2个月上报一次,需加盖学校/供餐单位公章。在奇数月上旬上报前2个月的报表,如7月上旬上报5月和6月的《供餐单位供餐表》。对于家庭(个人)托餐,由主要责任人签字。4.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了解各监测学校每天应到校学生数、实际到校学生数和因病请假学生数(主要是消化系统或/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生数)信息。参见附录4《学生出勤表》(表4)。每月上旬,由学校的主管校长或卫生老师/校医上报前一个月的报表,需加盖学校公章。例如,4月上旬上报3月的《学生出勤表》。
5.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由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教育部门联合,在每年9月按照标准程序测定参加监测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检测结果及时上报。身高体重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6。
第二章评价方法身高、体重等连续指标,按照性别,以每周岁为一个年龄段描述均数和标准差。其他分类资料,如:住宿生比例等,按照小学和中学分组,描述不同性别学生的数量和比例。通过不同地区、不同供餐模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比较,当年监测指标与历年指标比较,以及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营养改善计划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各指标评价标准参见附录7。通过监测评估,掌握不同地区参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分布和经费使用方式;了解供餐单位的食物供给情况,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膳食指导,达到均衡膳食的目的。分析“计划”对贫困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呼吸道和消化道常见疾病发生率和缺勤率的影响。
第三章组织管理一、职责分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施本地学生营养监测评估工作,形成监测评估报告,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地市疾控中心。负责与教育部门和学校合作,组织实施常规监测,以及数据收集、录入,综合分析后及时上报监测结果,规范管理监测资料。二、数据上报与审核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实行统计报表直接报告制。学生膳食摄入情况(食堂供餐表)每两个月上报,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每月上报,其余指标每年9月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收集监测学校数据,并上报监测报表;或由监测学校直接录入数据直报系统,并打印盖章后,交县级疾控中心存档。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省、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对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定期将监测数据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
三、资料管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监测资料属于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一部分,监测工作具体实施部门和个人,未经主管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资料。原始资料归档保存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查。各级执行机构详尽记录项目内容和进度并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经费下拨与使用、培训、监测进度及监测结果、组织管理和技术督导等与项目有关的全部文件和技术资料。
四、工作队伍县级卫生部门牵头组织,教育等部门配合,共同组建监测队,紧密结合学生体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期考试等,开展各项具体工作。五、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开展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必须是卫生或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新充实的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检测方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现场调查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参加监测的实验室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所用仪器、器械进行定期校准,定期开展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抽检制度,每年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现场资料抽查。
六、督导和评估
卫生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根据“计划”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县级督导检查工作。现场监测期间,疾控中心派专家对现场监测工作进行指导。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东二、调查表介绍一)县基本情况表二)学校基本情况表三)供餐单位供餐表1、食物:填写采购的所有食物,包括米、面等主食,蔬菜、肉蛋奶等副食以及油和盐。不填写酱油、醋、或花椒等调料。2、两月前结存量:到上次填表的最后一天,各种食物的剩余量;3、入库量:包括填表两个月份间,购买、学生上交或学校自产的用于学生的各种食物的重量。4、月底剩余量:到本次填表的最后一天,各种食物的剩余量。5、用途说明:填表这两个月期间消耗的各种食物是否全部由学生食用?销毁多少斤及销毁原因(如食物变质等原因),或发放多少斤?或其它用途使用多少斤?6、如果学生存在自备主食的情况,如自己焖米饭、或吃家里带来的烧饼等,请在填写“大米”或“标准粉”的“用途说明”中说明这些学生年级、比例和餐次,如“一半的4-6年级学生早餐自备烧饼”、或者“所有初中学生午餐自己焖米饭”。举例:某学校要报“2
相关知识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情况
十年健康监测 见证营养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变迁(2012—2022)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试行)
教育部等部门联手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河南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
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甘肃: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启动
蚌埠市教育局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改善计划栏目的说明
“营养餐”改善甘肃省农村学生营养状况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10年: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网址: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监测工作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