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全民健身指南(收藏):特殊人群运动指南

全民健身指南(收藏):特殊人群运动指南

小编又来给大家安利《全民健身指南》啦~《全民健身指南》是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行为的方式,面向大众推出的运动健身基本建议。

这本指南里面包含了我国十五年来在全民健身领域所研究的成果,凝聚了国内运动健康领域专家的心血。本次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特殊人群的一些运动指南。特殊人群在运动中需要注意什么,运动能带给大家怎样的好处呢?

01

高血压人群运动指南

运动效果

运动防控高血压,使安静时血压降低5~10mmHg;结合降体重效果,运动可使安静时血压降低10~20mmHg;

运动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血管弹性;

运动可降低新血管疾病风险。

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全身主要肌群参与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蹬车、游泳、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快走是调控血压最好的运动方式。

ps:可以尝试学习全民健身操舞的轻器械系列,能够很好地带动全身主要肌群进行运动哦~

力量练习:各种力量练习,每组力量练习应包括身体4~8个部位。

牵拉练习:各种牵拉练习,每次牵拉身体4~6个部位。

运动时间

每天运动30~60分钟,每天可多次运动,每次至少持续运动10分钟;每周运动5~7天。

每天力量练习2~3组,每周2~3次。

牵拉练习每天做。

02

糖尿病人群运动指南

运动效果

运动可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

运动对防控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效果;

运动提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和血糖控制能力;

运动提高身体整体技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全身主要肌肉参与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蹬车等;如果身体机能状态好,可进行大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

力量练习:各种力量练习,每组力量练习应包括身体6~10个部位。

牵拉练习:每次牵拉身体4~6个部位。

运动时间

每天运动20~60分钟,每天可多次运动,每次至少持续运动10分钟;每周运动3~7天。

每天力量练习2~3组,每周2~3次。

牵拉练习每天做。

03

超重、肥胖人群运动指南

运动效果

运动时能量消耗增多,长时间有氧运动降低脂肪含量;

力量练习可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安静时能量消耗,达到减肥效果。

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全身主要肌群参与的长时间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蹬车、游泳等。长时间走是调控血压最好的运动方式。

力量练习:各种力量练习,每组力量练习应包括身体6~10个部位。

牵拉练习:每次牵拉身体4~6个部位。

运动时间

超重人群:每天运动45~60分钟,每周运动5~7天;每周运动225~300分钟。

肥胖人群:每天运动60~90分钟,每周运动5~7天;每周运动300~450分钟。

每天力量练习2~3组,每周2~3次。

牵拉练习每天做。

04

高血脂人群运动指南

运动效果

运动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

运动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全身主要肌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蹬车、游泳等,或走跑交替运动。

力量练习:各种力量练习,每组力量练习应包括身体4~8个部位。

牵拉练习:各种牵拉练习,每次牵拉身体4~6个部位。

运动时间

每天运动30~60分钟,每天可安排多次运动,每周运动5~7天;

每天力量练习2~3组,每周2~3次。

牵拉练习每天做。

05

骨质疏松人群运动指南

运动效果

运动可以保持或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流失;

要背肌肉练习可以提高椎骨质量,保持身体直立;

力量练习提高人体平衡能力,防止跌倒,降低骨折危险。

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支撑体重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有氧健身操、网球等。

ps:骨质疏松的人群要注意运动的量,切忌长时间高强度地运动。全民健身操舞的《徒手广场健身操-最炫小苹果》很适合学习哦~

力量练习:力量练习是防控骨质疏松的有效运动方式,每组力量练习应包括身体8~12个部位。

牵拉练习:各种牵拉练习,每次牵拉身体6~8个部位。

平衡练习:提踵、单脚站立等。

运动时间

每天有氧运动30~60分钟,每周运动3天以上。

力量练习每天2~3组,每周2~3天。

牵拉练习每天做。

素材来源:百度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收藏」最权威!科学健身“说明书”——《全民健身指南》!
护心运动全人群指南
《全民健身指南》发布 国人运动有了指南针
【收藏】最权威!科学健身“说明书”——《全民健身指南》!
全民健身指南:30+人群健康隐患与运动处方科学解构
不同人群运动指南.ppt
全民健身指南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
健康饮水:从时机到特殊人群的全面指南
全民健身日:不同人群运动建议与安全指南

网址: 全民健身指南(收藏):特殊人群运动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