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用人乳样本的采集与储存规范》解析
【摘要】全面了解母乳的营养组成活性成分对于促进婴幼儿健康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但是在母乳科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研究和实施
方法,对于母乳的研究主要根据参考文献和工作经验制订母乳样本的采集、储存
以检测流程,所以母乳样本的代表性不同研究之间检测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存
在差异。本文对2022年12月30日由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研究用母乳样本的
采集与储存规范》的制订原则和依据进行阐述,并探讨在母乳科学研究过程中规
范性管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母乳;研究;团体标准;样本
生命早期1000d的营养是保障人类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不仅影响婴
幼儿时期的健康,还对远期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1]。母乳作为人
类进化的产物,其中含有婴儿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基本营养物
质、生物活性成分等),对于维持婴儿生命早期的生长发育以母体健康至关重
要[2]o
中国母乳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预防科学院营养与食品
卫生研究所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了一系列母乳成分分析文章,为中国母乳科学研究
奠定了基础。2000年以后,中国母乳科学研究发展迅速,科研院所、综合大学
以乳品企业在母乳成分研究方面投入加大,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也发表了很多高
质量文章。母乳相关研究也从地区性、规模小、指标少的特点,逐步发展为更加
系统、全面的研究模式,但是在母乳科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统
一的研究和实施方法,主要根据参考文献和工作经验制订母乳样本的采集、储存
以检测流程。因此,母乳研究中样本的代表性,以不同研究之间检测结果,
均存在较大异质性。
国外一些机构,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美国哺育医疗学会[4]、
意大利母乳库[5-6]等均针对家庭母乳采集和储存以母乳库捐赠规程,发布
了母乳的保存器皿、母乳采样流程、保存准则等规范性的临床指南。但针对研究
中如何进行科学的母乳样本采集和规范化的储存管理仍没有共识性的参考资料。
因此,基于大量的母乳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
康所联合国内从事母乳相关研究的科研院所、综合大学、乳品企业和检测公司等
22家单位,制订了我国第一个团体标准《研究用人乳样本的采集与储存规范》
[7],并于2022年12月30日由中国营养学会发布。该标准对母乳研究过程中
母乳样本的采集和储存做了规范性的论述,为统一母乳研究中样本的规范化采集
科学储存提供了依据。本文针对其中主要内容制订的原因意义进行说明解
读。
一、母乳样本的定义
母乳样本是一切母乳科学研究的前提。母乳成分除受到母亲个体状况和种族
间差异的影响外,泌乳阶段、采样时间、采样方法等也会影响母乳成分。理想状
态下具有代表性的母乳样本应为“24h内每次哺乳时吸光一侧乳房的所有母乳
并全部混合的样本,但是在人群研究中很难如此操作。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
荐在一侧乳房哺乳的同时,将另一侧乳房完全吸空,得到既有婴儿吸吮刺激又包
括哺乳前、后阶段的乳汁。对于不同方法采集的母乳样本有着不同的定义,本标
准中对母乳样本的种类进行了定义。全乳是指通过吸奶器将单侧乳房一次性吸空
所获得的乳汁,包括前段乳、中段乳和后段乳。前段乳是指在哺喂或挤(吸)奶
前2^3min内从乳房中吸出的乳汁。中段乳是指在哺喂或挤(吸)奶中间过程从
乳房中吸出的乳汁。后段乳是指在哺喂或挤(吸)奶过程中即将排空乳房,结束
前2^3min内从乳房中吸出的乳汁。混合乳是指混合24h内(至少4次将同一侧
乳房内乳汁吸空)所采集的乳汁。
二、母乳样本采集方式
母乳研究中母乳样本的采集方式基本有3种,分别为手挤法采样、手动吸奶
器采样和自动吸奶器采样。Becker等[8]对徒手挤奶、手动吸奶器或电动吸奶
器等母乳采样方式进行了大型系统综述,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方式对母乳测定的
营养成分具有影响,但目前并无证据显示哪种方法更优。因此,结合文献和实践
操作经验,本标准推荐选择小型电动吸奶器作为母乳样本的采集方式。
三、母乳样本采集时间
由于采集24h母乳样本在实际研究中很难实现,近年来多数研究采用了“单
日内单次采集〃或“单日内单次喂养前+喂养后采集这2种形
相关知识
上海临床研究样本中心血液样本采集操作规程.pdf 4页
《人类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GBT+38576
互联网金融支付pdf:了解与研究
电能存储与转换技术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血液样本采集.pptx
母乳收集和储存设备厂家
“吸血鬼”日记:科研人必知的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全攻略
医疗健康大数据:从采集、存储到分析决策的三大创新方面
一种血液样本采集装置.pdf
80后婚姻观研究.pdf
网址: 《研究用人乳样本的采集与储存规范》解析 .pdf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