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期疼痛管理
康复期的疼痛管理 科室: 姓名: 疼痛的定义 疼痛的评估及判定方法 案例分析 影响疼痛的因素以及治疗认识的误区 疼痛控制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常见的疼痛管理模式 心理护理 内容 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被日益受到重视. 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疼痛的定义 膝关节疼痛 牙痛 腰痛 头痛 急性疼痛对人体的影响 呼吸系统:不敢深呼吸和咳嗽,肺炎和肺不张 循环系统:血压心率↑ 心脏负担↑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 ↓ 泌尿系统:肾血管收缩,抗利尿激素增加 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抑郁或恐惧 凝血功能 :高凝 ,深静脉血栓 急性疼痛不利于术后康复,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 病人镇痛的必要性 骨三患者常常存在疼痛和身体不适: 原发疾病 有创操作:动静脉导管、心脏导管、引流管、机械通气、气管内导管等 护理操作:吸痰、物理治疗、换衣 服、被动活动等 对所有病人进行疼痛筛查 对发现存在疼痛的病人进行进一步评估 — 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规定 关注:肿瘤、术后、应用止痛药前后 关注:非上述范围,但处于疼痛状态的患者,如创伤、有创操作、疾病等 具有自我报告能力的疼痛患者 不具有自我报告能力的疼痛患者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评估对象 影响因素繁多,生理、心理因素 个体感受及表达各异 护士主观影响 准确的评估是困难的!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是疼痛治疗的第一步 主观感受,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客观测量 如果不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医生护士便很难知道疼痛程度,也就无法控制疼痛。 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评估疼痛,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我们应该尽早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鼓励病人尽早、主动说出疼痛。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评估 在疼痛诊断与评估的过程中,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确认患者患者是否存在以下状况: 1. 需要紧急评估处理的严重状况,如肿瘤,感染,骨折及神经损伤等; 2.影响康复的精神和职业因素,包括:对疼痛的态度,情感,职业特点等因素。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评估内容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评估的意义 发现疼痛,定位疼痛的程度和性质 评估要贯穿治疗全过程 如果我们不能恰当地评估疼痛,我们将永不能恰当地治疗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语言等级评定量表 面部表情量表 五指法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的判定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的判定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无痛 剧痛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的判定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 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的判定 语言等级评定量表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的判定 面部表情量表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6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 0 2 4 6 8 10 无痛 有点痛 轻微疼痛 疼痛明显 疼痛严重 剧烈痛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的判定 五指法 小指:表示无疼痛 环指:表示轻度疼 中指:表示中度疼痛 示指:表示重度疼痛 拇指:表示剧痛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疼痛的评估频度 将疼痛作为第五项生命体征评估 特殊情况: 镇痛治疗方案更改后: - 非消化道给药后的30min - 口服给药后的1h 当患者报告疼痛,或出现新的疼痛 当患者睡着时,不需要进行疼痛评估 患者女,年龄79岁,是一名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由急诊收入骨三科病区,诊断为腰椎椎体骨折(L1,L2)。行腰椎骨折后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成形术后,患者主诉手术未由主任亲自做,腰背疼痛缓解不明显;术后多天,患者仍疼痛不减。 案例分析 请思考:对于这种患者,护士应该如何让护理? 思考方向:护理措施,心理因素,医(护)患沟通,知识层次等。 一. 疼痛时间的评估因素 与手术时间有关 与手术大小有关 与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 影响疼痛的因素 二. 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 对疼痛管理知识的缺乏导致没有正确的评估病人 害怕药物成瘾 疼痛评估的态度: 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 担心呼吸抑制等药物副作用 医疗体制对控制疼痛的
相关知识
构建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全面解析疼痛管理ppt
2016疼痛的管理.ppt
骨科疼痛管理PPT课件
健康教育疼痛ppt
疼痛管理ppt课件
骨科疼痛管理
康复期的疼痛管理课件
课件:康复期的疼痛管理.pptx
关注康复期间疼痛管理.docx
疼痛健康教育.ppt
网址: 康复期疼痛管理.ppt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