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辣、呛、辛。
辛香料风貌百样、口味独特,令人嗅觉清爽、味蕾奔放。
特别是多种家常辛香药食两相宜,用对辛香入菜,也能吃进健康。
不仅《本草纲目》里推崇生姜的功效,连贾宝玉、薛宝钗更是对它赞颂不已。
而辣椒更是被广泛用于各种药品种。
生姜与辣椒,是厨房中必备的配料,不仅可以用来辟腥,还能提升菜肴的美味。
究竟生姜与辣椒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值得人们如此厚爱?
这是因为这两种香料有不为人知的健康妙用!
(一)姜
1、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本草纲目》记载,“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可蔬”,指的是嫩姜脆嫩,辣味不烈,可腌成小菜食用,开胃生津。
“可和”, 指的是姜可作烹饪菜肴的调味料,能去除肉腥味,并可增相、提味,是不可少的香料。
“可果”, 是指姜还能加工成各种小吃,如姜糖、蜜饯等,除开胃健脾外,还可消除口腔异味。
“可药”, 则说明姜具有不菲的药用价值,俗话也说:“冬服萝卜夏生姜,不劳医师开药方”,也有人说“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
2、沾、腌、炸、炒皆宜。
中国人对姜的使用比欧洲人高明许多,欧洲人顶多只会用姜来做些姜汁汽水、姜饼小人;中国人则是生沾、腌吃或炸或炒,皆能做出不同风味的姜制食物。
3、止呕解毒,助血液循环
姜性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除了能发汗解表外,主要的功效还能温中止呕、解毒。
它的解表作用多用在治疗轻症的风寒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民间常在秋冬及雨季时用红糖加上姜煎汤,对于遭受风寒或淋雨感寒的人,通常都能发挥“得汗而解”的作用,并能预防感冒。
姜汁不只能治疗胃寒及胃热呕吐,还能防晕车吐,在解毒方面则用在解鱼蟹毒、呕吐腹泻等症,单用或配紫苏皆可用。
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
(二)辣椒
1、止痛、防寒常入药
其实辣椒本身不只是辣味,它还有甜味及特殊的香味,因此不只是被拿来当成调味品,甚至本身就能做为主要的菜色。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墨西哥利用不同品种的新鲜辣椒,加上洋葱等新鲜蔬菜做成的莎莎酱,夹入墨西哥饼中,就成为墨西哥人的主食。
而河南及山东等北方人也有很多人“嗜辣椒”,每餐甚至只要咬上几根新鲜的辣椒混著馒头吃,就觉得很有饱食感,完全不需要其他的食物。
辣椒不只成为过去北方人主要的佳肴或调味品,在中医也常利用辣椒入药。
在 中药的分类中,辣椒是属于味辛性大热的香辛料,稍有毒性,入脾、胃、肺及肾经。
古代中医就知道它具有 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温中止痛”,对于胃腹冷痛患者,可用于散阴冷,温中而止痛,也能暖脾而止泻。
也可以将蜀椒炒热后放于布裹,温熨局部痛处,就能发挥 缓解疼痛的作用,甚至还具有驱虫作用,对于患有蛔虫病的患者可配合使君子、榧子等药材来驱虫。
而辣椒果实内,因为比较硬而常被我们吐掉的辣椒子,在中药中称为“ 椒目”,晒干后变成味苦性寒的药材,煎水饮用可治疗痰饮喘息及水肿胀满,另外加上附子及半夏的药材则可制成“蜀椒丸”,可用来治疗心痛引背。
2、万能的“辣椒素”
西医从科学的研究发现辣椒的有效成分。
目前已经知道辣椒中含有的有效成分称之为“辣椒素(Capsaicin )”,也发现辣椒素止痛的生理机制在于它能提早耗尽神经细胞里的“P”物质,让疼痛讯息的传导灵敏度降低,神经系统就不会发出疼痛的讯息,让人体疼痛感觉降低很多。
而现在欧美也把辣椒素应用在控制头痛、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疼痛方面,效果都很不错。
另外,辣椒的热辣除了镇热止痛外,由于它能促进肾上腺素分泌,提高新陈代谢,因此现在也被做成减肥用品。
而辣椒素也具有降低血小板黏性的作用,因此也成为维护心血管健康的保健食品热门成分。
不过因为它的刺激性强,肠胃溃疡或心脏疼痛、胸闷的人建议避免食用。
面对早已习惯生姜、辣椒,被认为“重口味”的你,或者不用再纠结于吃还是不吃,只是需要在“怎么吃更健康”上下足文章就行。
如此,让那些不能吃、不敢吃生姜和辣椒的人,羡慕去吧。
声明:本文由卖姜翁编辑整理,文字、图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卖姜翁姜茶礼盒 中秋必备
更有有机姜茶/九蒸九晒老姜汤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