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坐骨神经痛刮痧经络图

坐骨神经痛刮痧经络图

坐骨神经痛的刮痧调理需围绕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展开,重点疏通腰部、臀部及下肢经络,缓解压迫和炎症引发的疼痛。操作时需配合正确的穴位定位,并结合轻柔手法避免加重损伤。

足太阳膀胱经1.循行路线:从腰部沿脊柱两侧向下,经臀部、大腿后侧至小腿后侧,止于足部。 关键穴位: 环跳穴(臀部外侧,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缓解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 承扶穴(臀横纹中点):改善坐骨神经压迫引起的麻木。 殷门穴(承扶穴下6寸):疏通大腿后侧气血。 委中穴(腘窝横纹中点):缓解腰腿痛及肌肉痉挛。 足少阳胆经2.循行路线:从臀部外侧沿大腿外侧中线向下,经膝关节外侧至足背。 关键穴位: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舒筋活络,改善下肢麻木。 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辅助缓解坐骨神经痛

伴随的足部不适。 辅助穴位3.昆仑穴(足外踝后方凹陷处):调节膀胱经气血,缓解足部疼痛。 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强肾固本,改善腰部劳损

。准备工作1.使用牛角或砭石刮痧板,涂抹润滑介质(如刮痧油或凡士林)。 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受凉。 刮痧顺序与方向2.腰部及臀部:从肾俞穴向下刮至环跳穴,沿膀胱经走行单向刮拭,力度由轻渐重,以耐受为度。 下肢后侧:沿膀胱经从承扶穴至昆仑穴分段刮拭,每段刮5-10次,重点处理殷门、委中穴。 下肢外侧:沿胆经从环跳穴至悬钟穴,重点刮拭阳陵泉。 手法与时间3.采用平补平泻法(中等力度、均匀速度),每部位刮拭5-10分钟,以皮肤泛红或出痧为度。 急性疼痛期手法宜轻,慢性期可适当加重。 禁忌人群1.皮肤破损、感染或存在静脉曲张

、血栓者禁用。 孕妇、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刮痧。 操作要点2.避免直接刮拭骨突部位(如脊椎棘突、髂骨)。 刮痧后饮温水,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 配合疗法3.刮痧后可局部热敷或艾灸

,增强活血效果。 急性期建议结合针灸

或理疗

,慢性期可配合适度拉伸。

刮痧通过促进局部微循环和释放筋膜张力缓解症状,但无法根除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病变。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下肢无力、大小便障碍,需及时就医排查腰椎问题。日常需注意腰部保暖,避免久坐及负重,通过核心肌群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关知识

[图示]自学8大刮痧技巧不求人!刮痧自疗疏通经络瞬间醒脑
背部经络刮痧的好处
刮痧祛除邪气疏通经络:刮小腹通便排毒
推拿、刮痧、拔罐——疏通经络
面部刮痧穴位图(脸部)
背部经络刮痧的好处是什么
缓解背部酸痛的背部刮痧手法【图解】
坐骨神经痛
疏通经络,DDS生物电理疗与刮痧、拔罐有什么不同?
刮痧瘦腿穴位 刮痧瘦腿分的分类

网址: 坐骨神经痛刮痧经络图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1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