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纠偏
Iyengar Yoga
艾扬格瑜伽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哈他瑜伽体系之一,其创始人艾扬格大师(B.K.S. lyengar1918-2014)与其子普尚·艾扬格(Prashant lyengar生于1949)在瑜伽传播和发展中肩负着不同时代的“纠偏”使命。
他们通过对身体、呼吸、意识的系统探索与教学,把瑜伽从误读中挽救出来,引导其回归为一条完整的身心灵修行之道。
第一阶段
艾扬格大师(B.K.S. lyengar)的使命——身体的正位,重建瑜伽的可达性与科学性
20世纪初中叶,瑜伽在西方尚属新兴实践,常被视为神秘甚至迷信的东方仪式,缺乏方法论指导。与此同时,身体被忽视,精神主义泛滥,而大众健康需求却持续上升。
面对这些问题,艾扬格大师提出“体式正位”(alignment)的核心概念。他通过解剖精确的体式、辅具(Props)的发明与运用,让老年人、伤病者、女性也能安全进入体式,开启疗愈之路。他将身体视为心灵的桥梁,强调体式、呼吸与觉知的三位一体。
他的代表作《Light on Yoga》(《瑜伽之光》)被称为"瑜伽之圣经",成为全球无数瑜伽习练者的入门经典。西方主流医学与体育界也逐渐认可艾扬格瑜伽的疗愈效果,将其纳入康复、心理支持、癌症护理等领域。
《瑜伽之光》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艾扬格大师早年在教学和写作时,都被要求尽量不要提及瑜伽文化和哲学部分,以防与当地流行的宗教产生冲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大家对艾扬格瑜伽的理解,更多是基于《瑜伽之光》这本书上的让人耳目一新体式——即便是这本书,在出版之前,很多关于文化哲学方面的内容也被出版社大幅度删减。
第二阶段
普尚·艾扬格(Prashant lyengar)的使命——从体式之躯到心灵之瑜伽
进入21世纪,瑜伽在全球爆红,但也陷入了消费主义、图像化、功利化的漩涡。
据美国《瑜伽杂志》(Yoga Journal)2015年特刊指出,Instagram平台“#yoga”标签下超过60%的内容展示的是危险体式,以柔韧度挑战、极限造型为核心。
有鉴于此,普尚·艾扬格(Prashant lyengar)在2018年世界瑜伽大会的主题演讲中首次提出“社交媒体瑜伽症候群”(Social Media Yoga Syndrome)这一概念,批评现代瑜伽对身体的炫技性滥用,忽视了瑜伽的内在修行维度。
为回应这一时代病症,普尚提出了“以呼吸为灵魂的瑜伽”(Pranatmaka Yoga)和“心理瑜伽”(Manasika Yoga)等教学理念。他强调体式是意识的容器,而不是目的本身。呼吸,是意识的媒介,是“观看之瑜伽”的门户。
虽然出身体式系统最严谨的家庭,普尚(Prashant)却始终强调:“体式不是终点,而是入口;体式不应被理解为目标,而是让你学习内在观察的第一步。”
在他的课程中,《瑜伽经》与数论哲学不再是附属阅读材料,而成为指导练习思维方式的重要根基。他警惕瑜伽练习者们不要只是一味do do do,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do;他鼓励学生们“去感受你是如何思考的”,而不是只专注于“你想到了什么”。
在他眼里:
《瑜伽经》不是背诵的经文,而是“活在体式与呼吸之间的沉思录”
第三阶段
平衡整合的瑜伽时代——从正位到自在,从技法到智慧
随着艾扬格体系的全球传播进入成熟期,第三阶段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将体式正位、呼吸法与冥想实践三者整合,并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瑜伽哲学与整体身心架构。
不仅是艾扬格大师所提出的“正位”、“稳定”、“延展”等身体法则,也包括普尚(Prashant)所倡导的“观察者之心”、“呼吸的意识化”、“思维方式的修行”。
这一阶段的修行者开始认真研读《瑜伽经》《奥义书》《薄伽梵歌》,并深入阿育吠陀等传统生命科学,理解瑜伽与身体气质(Dosa)、饮食、节律的关联。
这是一个从技巧走向智慧的时代,从“我在做瑜伽”走向“瑜伽在发生”的意识转变。
晚年遗愿与集体误读:
《光耀生命》的被忽视
与普尚的呐喊
值得注意的是,艾扬格大师在生命最后十数年所精心撰写、亲自出席发布的著作《Light on Life》(《光耀生命》),正是希望他的学生们能够超越体式,系统认识五鞘体系(Pancakosa)——从物质身体,到能量层、心智层、智慧层,乃至于福乐之鞘,实现真正的内在统一与回归。
《光耀生命》是艾扬格大师对自身瑜伽旅程的深情回顾,他将童年遭遇与全球授课的真实故事以幽默诗意的笔触融合瑜伽哲学,为读者提供了贯穿日常的实践启示,引领我们将瑜伽智慧转化为生命态度。
然而现实令人遗憾。《瑜伽之光》成为现象级经典,而《光耀生命》却常被边缘化。多数习练者仍停留在身体技巧层面,忽略了瑜伽的终极指向。这种偏颇使得普尚不得不“站出来大声疾呼”,以近乎苛刻的教学提醒世人:
瑜伽绝不仅是体式的排列组合,
而是一场穿越心智迷雾的觉知革命。
穿越周期
理解父子的深意
唯有进入第三阶段,瑜伽修行者才能真正超越时代局限,洞见艾扬格父子所承担的双重使命:
艾扬格大师(B.K.S. lyengar)让我们学会站立,并让身体成为觉知的根基;
普尚(Prashant lyengar)教我们如何坐下,看见心灵的运作;
他们的表达和意见并不是互相冲突,而是所处的瑜伽发展的时代和阶段不同,看到的误会和弊端不同而发出的有针对性呐喊,和提出的不同侧重的解决方案。
而第三阶段的实践者,则肩负着将“身体之瑜伽”与“意识之瑜伽”贯通、深化、传承的使命。这不只是两个瑜伽导师的教学脉络,更是一个时代自我修复、身心重构的觉醒路径。
真正的艾扬格瑜伽,从未止步于正位,它是一场深刻的回归之旅——身体归于中心,呼吸归于宁静,心灵归于本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