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的蒸笼
谢正龙在做蒸笼
春节临近,年蒸开始忙了,竹制蒸笼因为天然环保,也进入销售旺季。家住仪征市区的谢正龙老人,今年已经72岁,仍每天忙个不停,“每天早晨8点钟上班,一天至少忙上9个小时。”知情者介绍,谢正龙家是仪征有名的蒸笼世家,一家四代人都是做蒸笼的手艺人。
堪称蒸笼世家
一家四代做蒸笼
谢正龙退休前,曾在真州装饰器材厂工作,厂里面生产笆斗,后来因为社会进步,笆斗逐渐被淘汰,工厂后来也关了。谢正龙因为会做蒸笼,就选择了在家里做这门手艺,一直做到现在。谢家也是仪征少见的蒸笼世家。
谢正龙是家中第三代传人。第一代篾匠谢正龙爷爷,是从淮安逃荒到仪征的,第二代是谢正龙的父亲,小儿子谢良新是第四代传承人。谢正龙有两个儿子,都会做蒸笼,大儿子由于长期在外工作,只是偶尔帮忙;3年前小儿子退伍回来后,便在工作空闲过来帮忙,现在已经基本可以出师了。谢正龙的妻子以前在江都做柳条,现在帮着打下手。
年蒸蒸笼供不应求
最多的一次订100只
谢正龙的“工作室”就在家中。他每天上午8:00上班,平均一天工作9个小时。
春节就要到了,谢正龙的工作也忙了起来。他的老伴介绍,现在很多农村人依然自己做年蒸,一进入冬月就已经早早把蒸笼买回家了;很多饭店也赶在这个时候过来订,最多的一次订到100只,之后还会陆续过来加订。谢正龙一个人忙不过来时,小儿子就和他一起做,两人坐在一个屋子里,聊聊谈谈,最忙时加班到夜里10点多钟。
那些在外地开饭店的仪征人,用不惯外地笼子,觉得还是仪征本地蒸笼最放心最结实,都是到谢正龙这里买了以后运到外地。让谢正龙自豪的是,自己做的蒸笼已经卖到了北京、福建以及省内的南京等地。
做一只笼动900多刀
老匠人手指伸不直
蒸笼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据计算,一个笼子从开始到结束需要动900多刀,先把大毛竹根据笼的大小锯成段子,之后把段子劈开,然后做成篾条,再把篾条削成可以圈的圈子,把圈子装在笼板上,然后开始上“笼底”,最后还需要固定,这样笼屉才够结实。
曾经有人想把儿子送到谢正龙这来学手艺,但被拒绝了,谢正龙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这苦。削竹用的篾刀有一斤八两重,手还经常被竹刺扎破,几十年的篾匠工作把老人的手磨得很粗糙,经常会开裂,长期握着那把篾刀,谢正龙的手指现在也伸不直了。
“我不做广告,门口放几个旧笼就行了,所有的笼都是手工做的,从笼上就可以看出手艺。”老人说,现在的生活条件还比较好,自己坚持这手艺不是缺钱用,就是放不下,蒸笼做得好,受到很多人的信赖,所以暂时丢不了。 通讯员 沈祥林
实习生 赵媛媛 蒋笑易 记者 仲冬兰 文/图
相关知识
蒸笼布可以用什么代替
硅胶蒸笼垫和蒸笼纸哪个好,看完你就知道了
留学生怎么用蒸笼
蒸笼发霉怎么处理黑斑
笼屉蒸包子那层先熟
36℃+蒸笼 今夏首发高温预警
蒸笼是上面先熟还是下面先熟
蓬松喧软的小笼包的做法,小笼包怎么发面又软又好吃
热度持续升级,体感好似蒸笼
竹子蒸笼已经发霉如何去除霉斑
网址: 仪征“蒸笼世家”四代做蒸笼 做只笼要动900多刀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