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靶点选择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靶点选择

  帕金森病患者在中晚期,病情进展通过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很差,无法保障基本的生活。脑深部电刺激是通过在体内植入神经刺激器,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异常神经信号,达到改善症状,恢复自如活动和自理能力的目的。

  目前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靶点主要有三个:Vim、Gpi、STN。

  Vim: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DBS治疗靶点,位于AC-PC线后1/4处,AC-PC线旁开12~15mm,AC-PC平面上0~2mm。术中微电极记录可见到运动相关电活动和震颤同步放电。Vim核的外侧是内囊,后方是VC核,低阈值刺激即引起肌肉收缩提示电极偏外进入内囊,低阈值刺激引起对侧肢体麻木提示电极偏后进入VC核,术中可根据此刺激反应来确定靶点位置。在Vim核内有相应的躯体定位,从面部到下肢由内向外排列,临床上可根据震颤的主要部位作相应的靶点选择。

  Gpi:Gpi是目前毁损手术治疗PD最常选用的毁损靶点,位于AC-PC中点前2mm,中线旁开18~22mm,AC-PC平面下3~6mm。神经元放电在壳核、Gpe、Gpi及界板上各有特征,微电极记录可借此协助靶点确认,并可根据刺激诱发内囊及视束反应的阈值来判断靶点与内囊及视束之间的距离。单用刺激电极亦可根据刺激阈值调整靶点位置。在Gpi核内亦有从下肢到头部由前向后的躯体定位顺序,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主要症状部位来作相应的靶点选择。

  Gpi的DBS治疗能有效改善PD患者对侧肢体的震颤、强直、运动徐缓及药物所致的多动性运动障碍,延长"开期"状态时间,大多数患者不能减少左旋多巴剂量。

  STN:是新近选用的治疗PD的刺激靶点,位于AC-PC中点旁开12mm,AC-PC平面下2~3mm。在MRI图像上表现为扁的梭形核团,位于丘脑腹侧,内囊后肢内侧,红核的外侧,黑质的上外方,可以直接影像定位。在微电极记录时有特征性的背景噪音较高的多细胞放电。由于STN毁损易引起偏身投掷等较严重并发症,一般不主张在STN核作毁损来治疗帕金森病。但STN对运动环路间接道路上的Gpi及SNr都有调节作用,因而是治疗帕金森病的较理想的刺激靶点。

  STN刺激对于肌强直、运动徐缓、震颤均有效,与Gpi相比,STN刺激尤其是双侧STN刺激对于中轴症状如步态、姿势及冻结现象等改善明显,但对于药物所致的随意运动障碍的效果则不如Gpi。另外,初步结果显示,STN刺激可以减少PD患者的左旋多巴用量。

相关知识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到底是选STN?还是GPi?
帕金森病治疗的新方法—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成功率高吗
大众健康《脑深部刺激能治愈帕金森病吗》
慢性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法
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
手术电刺激治疗是怎样治疗帕金森的
帕金森病病例:脑深部电刺激手术风险高吗?
帕金森DBS治疗介绍

网址: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靶点选择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