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健康季#
随着 7 月来临,骄阳似火,高温天气成为日常 “主角”。这种气温变化,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直接或间接地拨弄着我们生活的琴弦。在这酷热的季节里,健康问题更是备受瞩目。百度顺势推出「盛夏健康季」活动,从多个维度为大众的夏日健康保驾护航,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梳理夏季高发健康问题及应对之策。
一、夏季常见病:未雨绸缪巧应对
(一)肠胃病:把好 “入口关”,守护脾胃安
夏日里,胃肠道疾病如同伺机而动的 “小怪兽”,频繁来袭。老人和儿童更是首当其冲的 “受害者”。究其根源,夏季高温为细菌、病毒的滋生繁衍提供了 “温床”,水源、食物极易遭受污染,稍不留意就会 “病从口入”。再加上暑湿之气弥漫,脾胃运化功能受到抑制,使得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预防肠胃病,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饮食选择上,清热利湿的食物堪称 “最佳拍档”,像冬瓜、丝瓜、薏苡仁、赤小豆等,都是餐桌上的 “健康卫士”,能帮助身体抵御暑湿。同时,适当摄入番茄、柠檬等酸甘食物,可预防出汗过多导致的气阴两伤,还能开胃消食。日常生活中,要时刻牢记 “勿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睡觉时尽量关闭空调,尤其要守护好腹部、脚底和臀部这些 “重点部位”,避免受寒。饮食卫生更是重中之重,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吃变质食物,生吃的蔬果要彻底洗净,冰箱食物加热熟透后再食用,家庭烹饪做到生熟分开,不喝生水,餐具定期消毒,尽量不在路边摊就餐。情绪调节也不容忽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激动,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都有助于增强胃肠功能。此外,每天按摩天枢穴(脐中旁开 2 寸处)、足三里穴(犊鼻穴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中脘穴(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上 4 寸)等穴位,能调节脾胃,提升身体免疫力。倘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切不可拖延。
(二)中暑:识别先兆,科学应对
中暑是夏季健康的一大 “劲敌”。当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散热机制失衡,就容易引发中暑。轻微中暑时,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等症状,此时若不及时处理,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发展为热射病,出现皮肤灼热、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谵妄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中暑,首先要保持室内环境凉爽,合理使用空调,将温度设置在 26℃左右较为适宜。尽量减少室外高温暴露,避免在 11 点至 16 点这个高温时段外出。若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穿上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在户外,尽量选择阴凉处活动,减少剧烈运动,注意及时休息,避免过度消耗体力。同时,提前准备好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品,并妥善储存,身体不适时按药品说明服用。如果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长期服药,应先咨询医生。
一旦发现有人中暑,要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冷水、冰袋等对皮肤、衣服或颈后进行物理降温,条件允许时可让其沐浴、冲凉。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淡盐水、藿香正气水或含盐的运动饮料。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务必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三)感冒:夏日里的 “另类侵袭”
夏季感冒同样不容忽视。虽说夏季感冒多因暑热而起,但夏夜贪凉、空调温度过低,也容易让人感受风寒。此外,肺脾两虚、抵抗力弱的人,还可能出现气虚感冒,表现为疲乏、自汗、鼻塞、流涕、怕冷等症状。
预防夏季感冒,关键在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增强免疫力。白天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一般在 26 - 28℃为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尽量不要整夜开空调,可使用风扇辅助降温。家中可常备香菊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等药物,用于缓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感冒症状。对于气虚感冒者,应扶正与祛邪并施,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防暑降温:全方位呵护,清凉度夏
(一)室内防暑:打造清凉 “小窝”
室内环境是我们躲避高温的 “避风港”。合理使用空调至关重要,在使用前,要对空调进行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将空调温度设置在合适范围,既能保持凉爽,又能避免因温差过大引发身体不适。同时,可搭配使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增强制冷效果。但要注意,风扇不宜直接对着身体吹,尤其是睡觉时,以免受凉。
此外,拉上窗帘,阻挡阳光直射,也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还可以在室内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如绿萝、吊兰等,它们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让人感觉更加舒适。
(二)室外防护:武装到 “牙齿”
当不得不外出时,要做好全方位的防护措施。首先,选择合适的衣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是最佳选择,它们能让皮肤自由呼吸,减少闷热感。佩戴遮阳帽时,宽边遮阳帽能为头部、脸部提供大面积的防晒保护;太阳镜可阻挡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涂抹防晒霜,要注意选择防晒指数合适的产品,并均匀涂抹于面部、颈部、手臂等暴露部位,每隔 2 - 3 小时补涂一次。
在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如需进行体力劳动或运动,要增加休息频率,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携带一些防暑降温用品,如便携式小风扇、湿毛巾等,随时为身体降温。若在户外感觉身体不适,如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寻找阴凉处休息,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三)防暑饮品:为身体 “解渴” 又 “降温”
夏季出汗多,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多喝白开水是最基本的要求,建议选择 20℃至 25℃的凉白开,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被人体吸收。在白开水中适量加些盐,制成淡盐水,能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预防中暑。
茶水也是不错的选择,茶叶中富含钾元素,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夏季饮用温度适宜的茶水,不仅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还具有抑菌消炎、强心利尿的作用。
绿豆汤堪称夏季防暑的 “经典饮品”,它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将绿豆洗净,加水煮至软烂,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调味。不过,绿豆性凉,体虚者不宜过量饮用。
此外,还可以自制一些防暑生津茶,如乌梅绿豆饮(将乌梅用沸水浸泡后与煮熟的绿豆、冰糖同煮)、莲子薄荷汤(莲子煮熟后加入薄荷水、冰糖)等,这些饮品各具功效,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饮用。
三、饮食健康:夏日餐桌的 “黄金法则”
(一)清淡为主,营养均衡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高温天气下,人体消化功能减弱,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可多选择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瘦肉等食物。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如黄瓜、西红柿、芹菜、菠菜等,既能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又有助于消化。水果如西瓜、桃子、葡萄、草莓等,水分充足,富含维生素和果酸,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粗粮如玉米、燕麦、糙米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鱼类和瘦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易于消化吸收。
在烹饪方式上,尽量选择清蒸、煮、炖等清淡的方法,减少油炸、油煎等高油烹饪方式。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搭配,保证每餐都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做到营养均衡。
(二)多吃苦味与凉性食物
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苦荞麦等,含有生物碱类物质,具有消炎退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作用。夏季适当食用苦味食物,可清心除烦、醒脑提神、消炎祛暑,还能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例如,清炒苦瓜、凉拌苦菜都是简单又健康的吃法。
凉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暑、降火、解毒、消减身体燥热的功效,适合夏季食用。常见的凉性食物有薏仁、大白菜、芦笋、莲藕、苦瓜、丝瓜、黄瓜、冬瓜、绿豆芽、猕猴桃、火龙果、西瓜、梨、鸭肉、海鲜、蛋清、绿豆等。可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将这些凉性食物搭配到日常饮食中,如冬瓜排骨汤、绿豆粥、西瓜汁等,既能享受美味,又能为身体降温。
(三)避免不良饮食行为
暴饮暴食是夏季饮食的一大 “禁忌”。吃得过饱,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问题。每餐应七八分饱为宜,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
过于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不仅会使人发胖,还会增加胆囊和胰腺的负担,引发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夏季饮食应尽量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
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升高血压,增加肾脏负担,还可能影响食欲,导致肥胖。日常饮食要控制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 6 克。尽量少吃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烹饪时也应少放盐。
过多摄入甜食,如蛋糕、碳酸饮料、冰激凌等,会使热量超标,导致肥胖、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养成少吃甜食的习惯,如需补充糖分,可选择水果等天然甜味食物。
夏季人们喜欢吃冷饮降温,但大量进食冰冷食物,如冰水、冰棒、冰啤酒等,会损伤胃肠黏膜,影响消化功能,降低抵抗力,增加 “中暑” 风险。冷饮应少量多次饮用,避免在餐前、餐后或剧烈运动后立即食用。
四、夏季出行:安全与舒适并重
(一)合理规划出行时间
夏季出行,时间选择至关重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上午 11 点至下午 4 点之间,阳光强烈,气温极高,此时出行容易中暑。清晨或傍晚时分,气温相对较低,比较适宜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在高温时段出行,要做好充分的防暑准备,如携带足够的饮用水、防暑药品、遮阳用品等。
(二)交通工具的防暑考量
自驾出行时,提前检查车辆状况,确保空调正常运行。在车内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用品,如车载小风扇、湿毛巾、藿香正气水等。长时间驾驶过程中,要注意定时休息,避免疲劳驾驶。如果车辆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停放,上车前可先打开车门通风散热,再启动空调制冷。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注意保持车厢内空气流通。如果是没有空调的车辆,可选择靠窗位置,便于通风。在地铁、公交车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骑行或步行时,要佩戴好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做好防晒措施。随身携带饮用水,及时补充水分。骑行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在高温路面长时间停留。步行时,尽量选择有树荫的道路,减少阳光直射。
(三)户外出行注意事项
如果前往海边、山区等户外场所游玩,要提前了解当地天气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在海边游泳,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游泳区域,遵守游泳场的规定,切勿独自前往危险区域。注意防晒和防溺水,涂抹防水防晒霜,佩戴游泳圈等救生设备。
在山区徒步旅行时,要选择合适的路线,穿着舒适的运动鞋和透气的衣物。携带足够的食物、饮用水和常用药品,如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创可贴等。注意防蚊虫叮咬,可携带驱蚊水、花露水等。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如暴雨、雷电等,要及时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切勿在树下、电线杆下等危险区域停留。
总之,夏季高温给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从常见疾病预防、防暑降温、饮食健康、夏季出行等方面入手,做好全方位的防护措施,就能在炎炎夏日中保持健康、舒适,享受美好的夏日时光。让我们借助百度「盛夏健康季」活动的契机,将这些健康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热带植物高温适应性及养护指南
健康科普夏季健康指南:守护身心清凉一夏
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健康指南:温暖过冬,守护“心”健康
夏至养生保健补品,守护身体健康,尽享盛夏美好
高温天易伤“心”!这份护心指南请收好
夏日跑步穿搭指南:轻松应对高温酷暑
火龙果健康守护指南
高温预警与健康应对:防暑降温指南
立夏养生指南:顺应时节,呵护健康
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网址: 盛夏健康指南:应对高温,守护身心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