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老百姓没钱还谈消费?专家直言:先让收入涨上去,消费自然不用教

老百姓没钱还谈消费?专家直言:先让收入涨上去,消费自然不用教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一系列经济研讨会将消费提振作为核心任务,但在一片政策的热议声中,关键问题浮现:当老百姓收入跟不上,消费凭什么提振?

从滴滴司机月入大幅缩水到工业产销率下降,再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几乎“原地踏步”,一系列经济数据揭示了消费低迷的深层原因。而在“《财经》年度对话2024”研讨会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有钱不会花钱?让老百姓有钱,消费自然不用教。”这番话不仅直击消费困局的核心问题,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方向。

消费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是2024年中国经济的困境,居民收入如何增长?就业压力怎么缓解?政策如何打破僵局?

2024年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数据显示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有32个产销率呈下降趋势,占比超过七成。工业产销率的下降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对劳动者的收入和就业造成了直接冲击。企业收益减少,随之而来的裁员和降薪使得居民收入进一步下降,一种连锁反应逐渐显现。

姚景源在演讲中提到一线城市某滴滴司机的收入从几年前的月入1.3万元下降到如今的7000元,7000元的收入仅能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几乎没有结余,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消费能力下降的一个缩影,收入减少直接削弱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形成了经济增长的阻力。

另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2.1%。扣除物价因素后这一增长几乎可以说是“原地踏步”。餐饮和旅游等“非必要开支”更是成为奢侈选择,无论是在高端餐饮企业还是普通家庭消费上人们都显得更加谨慎。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2024年的餐饮行业正经历寒冬,北京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的利润率仅剩0.37%,而上海的情况更加严峻。表面上看餐厅依旧灯火通明,但背后却是盈亏难平、苦苦支撑的现实。这一现象反映了居民消费意愿的萎缩,而消费信心的低落让经济复苏的道路愈发艰难。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度接近60%。然而2024年的现实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让消费这驾马车重新跑起来?

姚景源强调,消费是人的本能,如果居民手中有钱,自然会愿意消费,根本不需要专家指导,但当前的问题是很多老百姓手中没有足够的钱。姚景源指出扩大消费的前提是让老百姓“有钱”,为此他提出了“三个让老百姓有钱的途径”。

姚景源明确反对减薪限薪,因为这与扩大消费的目标背道而驰。他也坦言涨工资的难度较大,为此他建议通过发行长期国债、减少无效投资项目(如过去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将资金用于提高居民收入。这样既能避免资金浪费,又能直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202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1179万人,比2023年增加21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姚景源强调解决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不仅是收入的来源,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存量财富包括股票和房产,其升值能够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姚景源建议通过合理的政策手段刺激这两大领域的发展,提升居民的财富积累。

2024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推出了一揽子政策,试图提振经济和消费。这些政策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促进就业等。政策方针的落实不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这些政策的成效需要更长时间观察。

消费券、补贴等短期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但无法解决收入不足的根本问题。一些地方发放的消费券确实带动了餐饮、旅游等行业的短暂回暖,但这种效果往往难以持续,扩大消费的核心在于恢复居民对未来的信心和安全感

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居民的人均收入虽然较高,但消费意愿却明显下降。“不敢花、不想花”的心理在这些地区尤为普遍,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居民对未来的经济形势缺乏信心,同时高房价、高教育和医疗成本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

相比之下贵州、青海等欠发达地区的消费问题更为直接,这里的居民收入主要用于基本生活开支,几乎没有余力进行额外消费,收入不足的问题使得这些地区的消费潜力难以释放。

消费不是教出来的,是“有钱”花出来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其基础是居民的收入和信心。只有让普通人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消费这驾马车才能重新跑起来。提振消费的道路依然漫长,但方向已经明确:让老百姓“有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专家建议刺激消费拉动内需,难度老百姓花钱还需要专家指导?
为什么杭州300多家百姓健身房,有的收费、有的免费?谁在光顾这类健身房? 杭州网消费
风波再起!取消挂号费=医生的收入更有尊严?
换个平台消费,消费=投资=受益
消费心理与消费观.ppt
就地过年=就地花钱?专家:新型消费亮眼,触发经济就地启动
绿瘦诱导消费者,反复收费,产品无效果,有欺诈消费者行为。
为什么杭州300多家百姓健身房,有的收费、有的免费?谁在光顾这类健身房?
广州绿瘦公司欺瞒恐吓误导消费者,骗消费者不断掏钱,不明不白经营收费
方便面身价倍涨,真的被消费者放弃了吗?

网址: 老百姓没钱还谈消费?专家直言:先让收入涨上去,消费自然不用教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