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饮食知量:健康与修行的法门

饮食知量:健康与修行的法门

01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现代人常常因为营养过剩而引发各种疾病,然而在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中,百丈禅师曾提出“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的观点。这一理念强调,无论面临何种疾病,首要任务是清理肠胃,而这往往比单纯服药更为有效。

饮食过量对修行人也极为不利。我发现许多人在饮食上缺乏节制,这不仅影响健康,还可能阻碍修行。要实现饮食知量,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身的修行状况,因为肠胃不清可能导致打坐时腿麻等不适,进而影响修行效果。

有人可能会说,不吃饭会饿,但这是假饿。我曾有过长达28天不进食的体验,深刻体会到饿其实并不会致人死亡。关键在于掌握气功技巧,保持胃肠内的气充满,从而避免胃肠摩擦破损。

02个人经验分享

▣ 不进食体验的挑战

有些学佛的老居士试图模仿我不吃饭的做法,结果在短短14天后就因胃出血而入院。这再次强调了饮食知量的重要性。此外,“不非时食”不仅关乎卫生,更有助于头脑清醒和欲念控制。通过过午不食,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定慧的产生。然而,这一理念在中国民间却常被忽视,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在晚上大量进食。

在我进行长达28天的不进食体验中,最艰难的时刻出现在第三天。那时,我深感饥饿难耐,仿佛濒临死亡的边缘,连手都难以抬起,指头动弹的力气都没有。然而,我深知,按照老一辈的经验,到了第四天,我的精神将逐渐恢复,变得异常振奋,眼睛犹如电灯泡般熠熠生辉。

▣ 过度节食的风险

虽然适度的饥饿感有助于头脑清醒、欲念不起,但过度节食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尝试模仿不进食的人因过度节食导致胃出血,这表明饮食需知量,极端节食可能严重影响健康。

现代人因营养过剩患病,而“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的理念强调通过饮食减少来清理肠胃,比单纯吃药更有效。 饮食过量影响健康和修行,关注自身修行状况非常重要,因为肠胃不清可能带来不适和修行障碍。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饮食与禅修:修行路上的重要抉择
禅修入门:如何调整饮食与睡眠
饮食与禅定的关系:如何通过饮食修行?
药师法门在当代的多元益处:健康、财富与修行指南
饮食与健康选修课
学佛修行与健康生活:禅定、冥想及其他修行方法对身心的影响
佛家饮食思想:茹素修行
修行与口味:食物中的禅意与健康
瑜伽修行的饮食禁忌
南怀瑾先生谈饮食与气脉的修行关系

网址: 饮食知量:健康与修行的法门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