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福报自来
午后,阳气渐退,阴气渐升。此时进食,会加重体内的阴气。古人有言:“早晨如仙,中午似佛,晚上成鬼。”过午再食,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导致胃与肠道内积聚垃圾。因此,过午不食成为了一种清肠的好方法。因为小肠与心相互关联,肠道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着心灵的状态。
过量进食或午后继续餐饮,会阻碍经脉的通畅。经脉不畅,则会导致身体疲惫、心灵闭塞,进而影响修行与悟道。若晚餐过迟,如5-7点才用餐,则会使肾经受阻,无法提升命门之火,甚至可能产生不洁之精,助长欲望。随后,7-9点时心包经亦会受阻,无法清除心脏周围的邪气。
长期如此,居于心脏之内的神明无法主导思维,反而被心包内的邪气所左右。进而,9-11点三焦与百脉、11-次日凌晨3点胆与肝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解毒与换血的能力减弱,严重时甚至干扰到睡眠。
到了次日凌晨,阳气难以升腾,肠道内的浊物也难以排出,从而在体内形成毒素,侵入血液与脏腑。而到了本应吸收营养的辰时与巳时,却因食欲不振而错过最佳补给时机,形成恶性循环。至午时,心脏的负担加重,阴阳交泰亦受阻。
由此可见,过午不食不仅有助于保持头脑的清醒与心灵的纯净,更能使身心得到轻松与明快。
南怀瑾谈过午不食
在静坐修道的道路上,调整生殖机能反应与寻找对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这些方法复杂且难以一概而论,但简化饮食无疑是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途径。甚至,短时不食也能带来显著的效果。佛教推崇的过午不食戒律,并非仅限于信仰层面,而是有着深厚的生理学基础。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这恰恰说明了饮食与欲望之间的关系。然而,减食与不食并非易事,若不明其理而盲目实践,可能损害健康,得不偿失。
我个人的饮食习惯较为随意,有时甚至只吃一碗稀饭。适量的饮食确实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避免昏沉困倦。那么,“过午不食”究竟有无道理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过多的饮食不仅浪费了能量,还可能引发肠胃问题,影响身体健康。许多疾病都源于肠胃堵塞和中气不足,因此保持肠胃健康至关重要。
有人可能会担心不吃会饿,然而这其实是假饿。我曾有过28天不吃饭的体验,深知饿意并不会致命。关键在于掌握气功技巧,使胃肠内的气充足。胃肠的蠕动是消化食物的关键,但当食物消化完毕后,胃肠仍然需要继续蠕动。如果气不足,胃肠摩擦可能导致出血。因此,在尝试过午不食时,务必谨慎并掌握正确的方法。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周有一天一夜不吃饭来清理肠胃也是大有裨益的。但必须强调的是,任何饮食调整都应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实践。
因此,在回教中,斋戒月是一种虔诚的修行方式;同样,天主教和基督教中也有一些教派会选择在特定日子里禁食;而瑜伽修行者,更是将禁食作为修行的一部分,每周都会选择一天进行。在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中,由百丈禅师创立的减食观念也广受推崇。他主张,无论何种疾病,首要之务是清理肠胃,这比服用药物更为有效。
‘不非时食’不仅关乎卫生,更意味着保持头脑清醒、欲念不起。为了达到这一境界,过午不食便成为了一种修行方式。通过限制饮食,人们可以逐渐摆脱欲念的束缚,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一修行理念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古语有云:‘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却往往在晚上放纵食欲。
我也曾尝试过‘过午不食’的修行,从一顿吃三碗逐渐减至一口。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尤其是戒掉最后一口。但正是这样的修行,让我逐渐体会到了饮食习气的难以割舍。每当夜晚降临,嘴里淡淡的滋味总让我渴望些许食物来增添味道。在峨嵋山上的那段日子,我学会了以茶为伴,用山上的雪水泡清茶来替代油腻的食物。尽管过程中胃也受到了寒气的侵袭,但这样的修行却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饮食的真正意义。
经过二十八天的绝食修行,我深深体会到了过午不食乃至完全不食的艰难。最艰难的时刻无疑是第三天到第四天,那时我几乎濒临饿死的边缘,全身无力。然而,我亦知道,只要挺过这个阶段,精神便会逐渐恢复。到了第十、十一天,即使不吃也没有关系了。但当家中孩子们或朋友们在饭桌旁享受美食时,那种诱人的香气却往往让我难以抗拒。这样的修行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了内心的起心动念都需要时刻觉察与控制。
饮食的念头,如同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和习气,深植于我们的内心,难以消除。仅仅不吃饭,并不能真正断绝这种念想。若内心的习气未能转变,那么所有的修行都将是徒劳无功,甚至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有些人在三天不吃饭后,似乎觉得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然而一旦面对美食的诱惑,便可能功亏一篑。更有甚者,有些人在梦中都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醒来后才发现,修行成果已荡然无存。因此,真正的修行并非仅仅通过节食就能达成,它需要我们对内心的习气进行深刻的觉察与转化。
过午不食的十五大益处
在药师法门中,详细阐述了坚持过午不食的十五个理由,这些理由不仅揭示了过午不食的诸多益处,更指引我们走向健康的修行之路。
保持苗条身材。夜间进食的食物会转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导致体重增加。确保心、肺、肾的血液供应。晚餐过量,血液会流向胃部助消化,可能导致心脏缺血,特别是心肌梗塞患者,易发生意外。促进禅定修行。过午不食有助于修习禅定,使心灵得以宁静。增强免疫系统。饥饿状态下,体内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强,能有效清除坏死组织。清洁肠胃。肠胃干净有助于皮肤健康,无需额外美容。助力儿童成长。晚餐过量会导致脑垂体缺血,影响生长素的分泌,从而抑制儿童生长发育。提升青少年学习效果。过午不食让青少年头脑更清醒,有利于学习。保护视力。晚餐后长时间看电视、看书会使视力受损,因为眼部供血不足。预防工伤意外。夜间进食过多,消化系统持续工作,早上肌肉仍缺血,易发生事故。避免遗精困扰。男性晚餐过多,消化系统无法休息,大脑过度活跃,可能导致遗精问题。减少烦恼。听到碗筷声音容易引发饥渴感,影响心境。延缓衰老。过午不食可减轻五脏六腑的负担,减缓衰老速度。净化心灵。过度进食容易滋生贪欲,增加贪、瞋、痴三毒,影响心灵纯净。积累功德。受持过午不食并清净持戒,可获得无尽功德,确保未来世有充足食物。同时,有助于往生极乐世界,提升品位。开启灵性。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会闭塞灵性,过午不食有助于我们摆脱物质的束缚,开启内在的智慧与灵性。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过午不食的益处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过午不食:科学饮食的新趋势与抗衰老奥秘
过午不食的科学道理:健康养生
过午不食法的减肥原理 过午不食的坏处有哪些
过午不食,脾胃养生秘籍
过午不食,是好的养生方法吗?
保护肠道健康:益生菌与益生元的营养奥秘
过午不食的好处,过午不食饿治百病的原理
️过午不食:科学验证的益处
普洱益元素:揭秘茶叶中的养生奥秘
网址: 过午不食的养生奥秘:从生理到心理的多重益处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