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基本情况介绍
医学影像学是医学诊断领域内一门专业性较强和具有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学科;医学影像属于生物影像,并包含影像诊断学、放射学、内视镜、医疗用热影像技术、医学摄影和显微镜等。
在临床应用方面,又称为医学成像或影像医学,有些医院会设有影像医学中心、影像医学部或影像医学科,设置相关的仪器设备,并编制有专门的护理师、放射技师以及医师,负责仪器设备的操作、影像的解释与诊断;这与放射治疗科等核医学科室,负责放射治疗有所不同。医学影像诊断学科是属于放射医学专科,是汇同其他医学专科的辅助科学。它不仅在临床的应用上非常广泛,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治疗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
目前京南医院影像科共配置医务人员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技术人员5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1人;外聘多点执业主治医师6人。其中本科8人,专科4人,中专2人。
影像科诊断专业人员均具有多年对临床疾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经验,均多次参加省及北京三甲多家医院进修学习,对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于少见及疑难病例能够做出客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影像科目前在诊断设备上具有设备的先进优势,科室目前配置有:
飞一、飞利浦微平板128层螺旋CT机CT
“微平板”探测器、“微辐射”成像和“微操作”流程;CT检查进入全新的绿色“微辐射”时代,自动控制辐射剂量,最多可降低80%,低剂量辐射可使CT检查作为常规体检;无需住院,即可完成无创伤冠状动脉CT检查;图像分辨率高,清晰成像,能更早、更清晰地发现微小病变;一次检查即可观察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全貌。在细微结构的显示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在早期肿瘤、肺间质病变、小关节成像、骨小梁病变等方面有巨大应用价值。
再临床应用方面,该机除能完成常规CT机所进行的各种全身各部位的扫描和增强扫描检查外,尚具有下述突出的功能:
1. 心血管系统
低剂量心脏冠脉成像:采用前门控、低剂量心脏成像模式,选择心脏舒张期进行曝光,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完成一个病人的冠脉扫描,其剂量相比常规64排CT(约需10-20mSv)可下降80%。2-3mSv的剂量对人体的辐射损伤大为减低,使CT冠脉检查可以列入高级体检的范围,成为隐匿性冠脉疾患的病人早期检查的有效手段,为高端人群保健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
还可进行冠状动脉的钙化积分与CT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检查,CT心功能分析(射血分数、心室容积、室壁运动和心肌厚度分析),CT心脏造影-先心病检查等。
2.神经系统
脑血管病诊断
脑血管自动提取技术: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该机只需一次扫描就将脑血管和颅骨分离,实现全面的脑血管诊断。
脑中风快速筛查、全脑缺血的CT灌注的临床研究以及神经图谱技术:对早期脑缺血(出现症状30分钟)的病灶进行显示,同时可进行定量分析,判断缺血的严重程度,并能通过Summary Map功能,即时在头颅断层图像上,精确标记出完全梗死区域(红色显示)以及半暗带区域(绿色显示)。
3.呼吸系统
超高分辨率全肺CT低剂量肺普查扫描:超高分辨率CT肺扫描可以对小气道病变及局限性肺气肿的检查和定量测量,而且对整个肺部进行高分辨率扫描而无需高剂量和长时间,清楚地显示小气道病变和局限性性肺气肿,并可对肺气肿进行定量测量,可早期发现直径小于2mm的病灶。
CT自动肺结节分析技术:可自动将肺结节从肺部图像中剥离出来进行三维显示,同时可对两次检查进行对照分析,计算结节的倍增率与倍增时间,作出正确诊断。
4.消化系统
360度自动结肠成像分析:具有将三维结肠、透明结肠、结肠虚拟内窥镜和结肠纵切、铺平同时显示的多种功能,并可自动显示病变至肛门的距离,为外科切除和纤维镜检提供参考。同时,也是结肠癌和多发息肉普查的重要手段。
全脏器灌注技术:Brilliance Nano(纳米)CT提供业界唯一的16cm全视野灌注范围,足以覆盖人体最大的器官――肝脏,对于早期转移瘤筛查、影像学不典型肿瘤定性、肿瘤疗效及复发评估等方面有良好的帮助。全肝灌注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胆管癌、转移以及肝脏化疗评价。
CT胰腺灌注的研究(含功能和肿瘤灌注):通过胰腺的血供特点,评价胰腺的功能以及胰腺肿瘤的特性,对胰腺癌的鉴别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飞利浦1.5T磁共振(Achieva 1.5T SE)
在众多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中,磁共振检查技术是公认的无辐射,同时也是最安全、最受认可的检查技术之一。
飞利浦全新的Achieva 1.5T SE锐智系列全身磁共振扫描系统,将1.5T磁共振推入了全程智能检查与高分辨成像完美统一的全新时代。
1:高均匀超轻157cm短磁体:
2:最大扫描视野 53cm(X.Y.Z三轴都可以达到)
3:宽带射频接收系统(每个通道带宽为3MHz)
4:最高8倍速 SENSE并行采集加速因子
京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引进飞利浦Multiv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Magnetic Resonnance Imaging MRI),磁共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之一,具有组织分辨力高,显示病变敏感,无幅射危害,安全无痛苦,可以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及任意角度平面直接成像,也可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显示血管、胰胆管、输尿管等许多优点。
飞利浦Multiva1.5TMR是目前最成熟的检查设备之一,不但具有一般磁共振设备的所有功能,而且配置有国际上新近开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扫描成像时间明显加快、显示病变的能力明显提高。STIR、SPIR、SPAIR等多种抑脂技术可根据诊断需要高质量控制脂肪信号,并行采集相控阵体部线圈结合表面线圈的高信噪比和大范围扫描视野,保证了胸部、腹部、盆腔等体部高分辨率成像,显著提高了图像质量,16通道并行采集神经血管专用线圈确保了头颈部扫描成像高质量,智能化实时透视减影造影剂跟踪血管造影通过三维实时透视显示造影剂到达的部位从而精确同步进行CE—MRA的采集成像,一次造影剂注射,2分钟完成腹主动脉以及全下肢血管造影成像。无缝连接图像自动生成技术可完整全脊柱、脊髓高质量成像,心脏成像软件可提供高质量的心脏电影成像,具有三个方向16个B值各向同性的弥散加权图像的计算以及在线的表现弥散系数图,可发现超早期的脑梗塞,快速扫描序列使磁共振多期增强扫描不再成为难事,明显提高了病变定性能力。可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各系统,尤其适用于颅脑五官、脊椎与椎管、心脏与大血管、关节、腹部实质脏器(如肝、脾、胰、肾等)等到各类病变的影像检查。
应用疾病
⑴,2分钟内高分辨率全身成像,
⑵,1分钟内完成全面神经系统检查,
⑶,完成高级心脏成像:从形态到负荷试验到优质的冠脉成像检查。
⑷,改善腹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特别是全肝范围的动态成像。
⑸,Mobiflex用于全身血管成像。
1.5T核磁提供了最核心地临床应用领域(神经,体部,关节系统,心脏,血管)。优势:全身背景抑制弥散成像技术,具有PET效果,提高肿瘤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清晰的磁共振水成像:无需喝水、憋尿及注射造影剂,可进行MRCP(胰胆管成像)、泌尿系水成像(MRU)。血管成像:无需注射任何造影剂,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包括动脉成像(MRA),静脉成像(MRV):大静脉成像(VEN-3D-PCA序列)、小静脉成像(VEN-BOLD序列)、动静脉成像(s3D-PCA-COR序列)。
功能成像DWI、DTI、质子波谱成像、灌注成像,全脊柱及类PET成像,其中弥散成像(DWI)及灌注成像可以发现小于6小时以内的超早期脑梗塞,为临床早期溶栓治疗提供最为可靠的依据。
一、 飞利浦数字血管造影机(数字DSA机)
飞利浦公司大平板数字DSA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型之一,性能优越、稳定,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全功能的数字成像、减影系统。 它通过高清晰度数字化图像,使临床诊断、手术更为精确,更易于早期发现微小病变,对病灶定位更精确,诊疗效果更理想。C形臂可做三轴运动。广泛应用于呼吸、消化、神经泌尿生殖及骨骼系统等肿瘤和其它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适应于血管性疾病(血管瘤、血管畸型、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栓形成等)的介入治疗、肿瘤性疾病(动脉内灌注化疗、栓瘤术等)、心脏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和心肌缺血的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血管外伤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尤其是对脏器内血管和肢体小血管性疾病,DSA被视为“金标准”。对全身各部位血管畸形、血管瘤、血管狭窄、闭塞或发育异常以及肿瘤的血供和染色情况的诊断有独特的作用。
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系统(即大C臂),是微创介入手术必备设备,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放射介入科、肿瘤科、妇科、骨科、周围血管等科室的治疗。荷兰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作为世界上占有率最高的DSA设备,也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血管机。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我院借助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设备,将开展如下微创手术治疗:
1. 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可以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等微创介入手术。
2. 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腹主动脉血管病症,肝脏肿瘤治疗,肝脏、肺部肿瘤活检,骨科椎体成形术,泌尿系统血管病变等微创介入手术。
3. 神经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脑膜动静脉瘘,脑动脉瘤,脑动脉血栓溶解,脑膜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等微创介入治疗。
4. 子宫输卵造影再通术。
荷兰飞利浦DSA Allure Centron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大C臂)投入临床应用,使许多高风险、高难度的介入手术能更有效、更顺利地开展。
二、 东芝数字化胃肠机
东芝数字化胃肠机是目前最先进的胃肠机之一,该机具有下列特点:
1、影像质量更好。图像数字化采集,采集的所有图像,经数字化处理后图像更加清晰,使医生能在各种条件下观察细微病变,从而提高诊断细致率。
2、适时动态采像。可以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调整采像速度,并且可以动态观察脏器的生理运动是否发生改变。
3、适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功能 可以对一些常规造影中所重叠的影像进行削减,从而提高影像质量,降低误诊和漏诊率。
4、透视剂量明显降低。大大降低辐射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不良影响。
数字胃肠机主要有以下用途:
多种胃肠道检查:
胃肠道疾病的检查钡剂造影。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等在数字胃肠机中显示得极为精细,通过充盈法、加压法、粘膜法和气钡双重对比法使病灶更加容易清晰显示,从而使其诊断价值大为提高。而对于胃肠道功能性方面检查的优越性是其他检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可进行食道、胃、十二指肠、结肠的对比造影,输尿管逆行造影,T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各类窦道及四肢血管造影等检查。
各种常规造影和各种介入诊疗:
数字胃肠机不但可以做消化道检查,而且还可以对全身除心脏外的所有脏器做造影检查和治疗;各种介入治疗 如食道Ca支架置入、异状结肠Ca支架置入、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的安装等项目。
三、 美国锐珂Carestream数字移动x光机(DR)
DR数字化X线摄像系统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放射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先进的X线摄影技术,它在原有的诊断X线机直接胶片成像的基础上,通过A/D转换和D/A转换,进行实时图像数字处理,进而使图像实现了数字化。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具有图像质量清晰、成像速度快,以及辐射量小于传统X射线机等优点。它的出现彻底实现了医用X光摄影的直接数字化,成为现代放射医学的主流数字化设备。
主要用于影像科对于不同体型、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的病患者进行身体各部位的摄影。
四、 口腔全景机与牙片机
口腔全景机
口腔全景机拥有独特的头颅三点电动定位系统,根据患者个性颌弓曲线,全自动控制投照运行轨迹,保证曲面断层投照的最佳位置。独有两条激光定位线,用前牙咬合定位,取代传统的尖牙的定位线,使定位更简便、更准确。
独有前牙区简便定位系统,可以保证曲面断层投照时,影像层处于最佳的诊断位置。而且通过此系统的定位参数,可以非常方便进行同一位置的再次投照,以方便观察患者颌面部的细节变化。同时,射线投照光圈设计,不仅左右、而且上下同样缩小,以便适用于儿童面型,最大限度保护儿童的眼睛和甲状腺不受射线侵害。医生可在电脑上将图像调出观看诊断,可不需打印胶片。同时还具有多种不同的程序,医生能根据不同的诊治要求选用合适的成像程序,可清晰拍摄口腔全景片,头颅正侧位片、上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片等,避免患者多次接受放射线照射。
该机提供的X光成像可以使牙体、牙周、口腔全颌面外科、牙列不齐及头颅的检查与诊断更方便准确,口腔科牙体牙髓病诊断和治疗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为口腔正畸和修复的诊断和设计提供强有力的图像依据,极大的提高了诊断及治疗的正确率。
微焦点x牙片机
用于牙科摄像,是临床诊断及根管充填术必不可少的工具。采用微电脑控制器使摄片操作简便,仅按三个参数即可达到最佳的曝光控制,简单安全的操作,是牙科医生理想的助手。在球管头内装有世界上最微小焦点的球管(0.3×0.3mm) ,微小的焦点使影像更加清晰的同时较国内外其他产品减少16∽20倍X射线剂量,踞照射中心半径1米外的空气散射线和漏射线量均接近为0,管头窗口用1.5mm 纯铝滤过X线射线,从而保护了被照的皮肤。更好地保护病人和医生的健康。具有微焦点技术、图像清晰更好数字化、智能化操作系统低辐射的牙科X线机安全可靠的照射剂量。
相关知识
医学影像科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讲解学习
影像科包括哪些检查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制度及评价标准 影像科
医学影像技术学科评估
医学影像科揭秘:如何通过影像技术助你健康生活!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
影像动态
平安 眼科影像处理软件SMART PACS
医学影像
网址: 影像科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