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2021》:工作成职场人最大焦虑源

《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2021》:工作成职场人最大焦虑源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年初,我们响应号召减少外出,居家自娱自乐地度过了史上最长的年假;我们深夜“云监工”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情牵武汉人民;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按下暂停键,重启之后再加速的辉煌;年末,我们不给国家添麻烦,原地过年。

充满变数的2020年,职场人的焦虑更甚从前


对于广大职场人来说,2020年充满变数和不确定的因素更多了,焦虑也更甚从前。近日,脉脉发布《向内而生: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2021》,报告指出,2020年除了10.7%的硬核职场人表示并不焦虑,其余89.3%的职场人据表示处于焦虑之中,甚至有57.5%的职场人表示“2020比之前几年焦虑得多”。


分析职场人的焦虑来源,71.5%的受访者直指“工作”,其次是“积蓄”,而蔓延全球的“疫情”,在焦虑源中位居第三。工作猛于疫情,已经成为职场人最大的焦虑源。


具体来看,不同工作年限的职场人,对焦虑的感知也不尽相同。脉脉的报告指出,职场新人中,工作1-3年的职场人,最不怕领导;只有20%的受访者会因为“领导的施压和指责”而焦虑。

随着年龄增长、工作年限积累,人们的工作焦虑也在积累。当工作年限积累到3-5年,职场人中有60%的人突然就变成最“怕”领导的那批人。工作5-10年的人最易自我否定;工作10年及以上的“老将”,对OKR指标最为看重。而这样的焦虑感知,对应的则是职场上中年危机这样的境遇。

“打工人”成为职场人新自居

实际上,工作成为职场人最大的焦虑来源并不意外。近年来,996、职场PUA、职场性别歧视、35岁职场人的出路等职场话题被广泛讨论,看似这些话题都是别人的职场遭遇,但试问哪个职场人不曾遇到连续加班的状况?不曾在职场上遭遇过不公平的待遇?

不仅如此,在技术更迭、新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后浪”此起彼伏,如何不被时代淘汰成为所有职场人的心病,而这种情况在当下不确定性激增的环境下被持续放大,职场人对未来的把控力似乎越来越弱。


这样的职场背景下,在“打工人”、“后浪”、“内卷”、“工具人”、“凡尔赛”等职场热门词汇中,充满戏谑和无奈的“打工人”以超过6成的优势位居第一,成为继“社畜”之后职场人的新自居。

面对焦虑,职场人积极寻找出路


虽然焦虑,但职场人已经开始积极寻找出路,释放压力。职场人的新解法——用流动争取更多机遇。脉脉报告中显示,2020年34.4%的受访者换了工作,10.5%选择了创业 ,9.8%勇敢裸辞。

2020年,短视频、直播、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彰显出强大的活力,带来无限的机遇;在内循环的大趋势下,农林牧渔行业抬头,原本带有“土味”的行业,也成为新的机遇所在。职场人不再局限于“大厂”,开始流向更广的领域,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另外,职场人通过互相倾诉、互帮互助、抱团取暖来释放压力,轻松上路。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汇聚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为你的面试、晋升、职业发展、35岁失业、裸辞等问题指明方向;他们听你倾诉职场上的烦心事,为你加油鼓气;他们分享着职场上的趣事,为自己的职场增添一份欢乐。在脉脉里,职场人不再是孤军奋战,还有一大群人与你同行。


尝试变化,调整心态,职场人对自己的现状还算满意。据脉脉报告显示,职场人为自己2020年打出的平均为6.4分,8.8%的职场人对2020年表示非常满意。可以看出,职场人已经习惯在变化与压力之下寻找出路,并乐在其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知识

《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2021》:工作成职场人最大焦虑源
八成职场女性焦虑或抑郁,源自工作压力、经济状况和外貌
2020大众心理健康报告发布 超六成职场人因工作焦虑
治疗中年职场焦虑,药方在工作之外
职场女性成人力资源市场主流人群
30多岁职场人群最“流行”焦虑
打破职场“年龄焦虑”,重塑职场自信
智联招聘《雇佣关系趋势报告》:职场成“训练场”80%企业将“再培训”排HR工作首位 员工直呼“懂我”
职场焦虑与职业成长:重塑职场的自主性
2021职场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生活习惯差,职场压力大

网址: 《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2021》:工作成职场人最大焦虑源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4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