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美:青少年情绪健康的探索之旅
你是否曾遭遇过这样的困境:长辈们不以为意地告诉你,“小孩子哪有什么压力,不都是想多了吗?”“只要专心学习就好,成天胡思乱想就是分心。”那时,你或许和我一样,心中充满反感,因为你的感受被忽视,你的声音没有被倾听或认可。在初中时期,我深切地体验到与集体脱节的孤独。最亲近的同学对我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与你之间有代沟,无法与你沟通。”甚至“我们都不喜欢听你说话。”那时,我仿佛陷入了一个言语的迷宫,无论我说什么,都似乎错了。我深感自己一无是处,在那个集体中,我只是一个被排斥的旁观者,面对着冷漠与无视。这种被忽视对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深远而持久。
当我的成绩不理想时,老师们的质疑更是如影随形。他们用言语对我造成深深的伤害,这些伤害至今仍让我心存余悸。或许这些挫折在成年人眼中并不算什么,但那时,它们却像沉重的石头压在我心上,让我窒息。我甚至不敢对那些言语表示异议,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告诉我,我是错的。
曾有一位老师告诉我,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不容许分心。然而,我多么想告诉他,虽然我们是学生,但我们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有感情、会犯错的人,我们需要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被简单地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当我们因为试卷上的红叉号而自责时,我们也需要勇气和宽容来面对自己的失败。
以往,我往往选择沉默,因为周围的声音告诉我,要自省。朋友的离去、渴望融入集体却不得的失落,这些看似不甚剧烈的痛苦,却深深困扰着我。十五岁的我,即便是痛苦,也显得如此怯懦,只能在被窝里偷偷啜泣,只能在网络上寻找“情绪低落与失眠的应对之道”,再反复思量是否只有自己如此。
我的青春期,并未如诗如歌。与众多同龄人相似,我体验着被忽视的苦涩。这种痛苦若即若离,让我们在那些缺乏共鸣的日子里,显得分外无助与可怜。
高中时,为了调整身心,我选择休学,从而获得了久违的自由。我不再像以往那样,将大部分时间献给学习,而是开始享受午间的休憩,阅读心爱的书籍,并坦然面对自己的情绪与现状。在一家书店老板的指引下,我开始了读书会的筹备工作。我学会了整理、主持和掌控场面,也逐渐在集体活动中洞悉每个人的情绪与反应。尽管我的学业进度暂时落后于学校,但那一刻,我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惊讶地发现,当我学会与自己和平相处、接纳自己时,我的温暖与善意也能感染到身边的人。读书会的参与者们,尽管起初互不相识,却能在我的引领下变得亲近与自在。每一次活动结束时,他们都会向我挥手道别,眼中流露出真挚的快乐与赞赏。这一幕幕,让我想起了中学时那个难以融入的集体。
我深切地体会到那句话的含义:“许多年前那些令人窒息的痛苦经历,如今已能笑着谈论。”这并非因为我不再在意,而是因为随着心理的成熟,我逐渐拥有了自我疗愈的力量。在自我与外界的和谐相处中,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我接纳了身材的不完美,明白了我可以变得更好,但不必再为此自责。我接纳了自己的疲惫和懒惰,甚至接纳了偶尔的暴躁和任性。我学会了不再苛求自己每一天都拼尽全力,也不必为失败而责怪自己。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学生、女儿、朋友和伴侣。
成长需要时间,我不再因为外界的眼光而感到羞耻或无法承受。或许,当我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成长便不再是一场焦虑的旅程,而是充满自我发现和理解的历程。
我比以前更成熟了,然而在我独自面对困境、在深夜无声哭泣时,父母却往往无法察觉。成长让我发现,并非每个人都能每天保持快乐;朋友间的渐行渐远,其实只是我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前行;做错题或迟到,也并不意味着羞耻或不可原谅。
我学会了自愈与成长,但付出的代价也更为沉重。满身伤痕,却常在反思:如果那时父母能更多地陪伴我、关注我的成长,会不会一切都会不同?
当高中生、研究生因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轻生时,我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惋惜与痛心。然而,有多少人真正去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多少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痛苦?又有多少人会理解一个初中生所承受的压力?
或许,比那些离去的年轻人更令人痛心的,是旁观者对情绪的压抑与指责,以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漠视。每一个孩子的青春期都是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被重视、被倾听、被关注、被引导和被认同。尊重生命的自然成长规律,引导心灵健康成熟,是每一个监护人的责任。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青少年“青春成长营”:探索成长奥秘,收获健康自信
情绪小侦探:青少年情绪管理与自我调节技巧
女性情感探索:自我认知与成长之路
自我认知:青少年发展中的身份探索之旅
性别认同的探索: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认知与接纳
好心情 “与生命对话” 系列心理活动 助力探索成长与情绪和解
心理与体重:探索情绪饮食与自我管理的奥秘
情绪管理:青少年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健康生活:个人运动对自我成长和自我探索的好处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自尊
网址: 青少年情绪健康的自我探索与成长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6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