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部分
1.毒性管理中,增加了胰腺毒性,现在的常见毒性有内分泌毒性、肺毒性、肝毒性、胃肠毒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胰腺毒性、输液反应、骨关节与肌毒性、皮肤毒性,少见的毒性有眼毒性、神经毒性、心脏毒性、血液毒性、肾脏毒性;
2.附录中,删除了“中国人群的毒性数据”增加“常用免疫抑制剂的用法、用量和适应证。
特殊人群筛查与基线检查
1.由于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的数据缺乏,因此,删除了“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同时将“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更换为“体力状态评分(PS)≥2的患者”;毒性管理和毒性监测
1.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英文简写由“RCCEP”替换为“CCEP”,在G1~G3的毒性管理部分,强调了对于易于摩擦部位可以用纱布保护,避免摩擦出血,同时压迫止血的处理,对于G3的概述更改为“泛发型,可并发感染”。附录:
1.附录1重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所致毒性的管理建议。对于G3及以上的皮肤、甲状腺、垂体异常,只要进行妥善管理,依旧可以重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但是,对于肝脏毒性的患者,如果既往使用CTLA-4抑制剂或联合PD-L1/PD-1抑制剂,则毒性降低到G1及以下,可以考虑重启免疫治疗,只是不建议再使用CTLA-4抑制剂,G3级及以上的神经毒性患者永不重启免疫治疗。
2.附录2常用免疫抑制剂的用法、用量和适应证,过去仅强调了皮质类固醇的应用,现在还包括了其他药物。
总之,2021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纳入了大量中国人群的毒性数据,参考已经发表的毒性管理、经验、共识、建议,新指南更具中国特色;更加关注特殊人群或高风险人群筛查,增加了针对性的检查、检验项目;增加了胰腺炎毒性管理章节,特别是无症状脂肪酶/淀粉酶升高患者的管理;对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内皮增生症管理推荐进行了较大更新;心脏毒性管理部分,引入了亚临床心肌损伤的概念,并细化了描述及推荐级别的相关内容;更加关注严重毒性的管理,强调多学科和联合用药的必要性;增加了常用免疫抑制剂的用法、用量和适应证。虽然指南更新幅度较大,但依旧存在着问题,主要包括:均为2A类证据,缺乏高级别证据,缺乏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干预性临床研究证据;缺乏交叉学科起草专家,多学科的合作仍然不足,缺乏相关的共识基础;部分内容并未纳入,例如:乏力管理等。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闫惠平教授团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发的免疫相关肝损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发甲状腺功能障碍,怎么办?
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有哪些药
免疫抑制剂是什么药?
免疫抑制剂整理
【期刊看点】指南解读︱《2021版NICE产后护理指南》要点解读
什么是免疫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有哪些药
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有哪些?
网址: 2021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 版本更新解读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6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