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 是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汇,中国华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由于气候和日常生活、饮食因素等影响,均易受湿气影响。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样湿气重,那么湖南人针对地区气候特点,该如何有效祛湿?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中心许倩主治医生就带您一同探究一下。
湖南人为何总说有湿气?
1、气候因素
湖南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 1300-1600 毫米之间,空气湿度常年居高不下。
每到梅雨季节,连绵的阴雨天气,让空气仿佛能拧出水来,室内衣物、家具容易受潮发霉,人体也像被一层湿漉漉的 “外套” 包裹,湿气就容易趁虚而入。
此外,夏季湖南气温常超 35℃,人们为了降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导致汗液分泌失常,影响体内湿气的正常排出。
2、饮食习惯
湖南人饮食以辣著称,湘菜中的剁椒鱼头、辣椒炒肉等菜肴闻名遐迩。
辣椒虽能在短期内驱寒除湿,但过量食用会损伤脾胃,一旦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代谢就会受阻,湿气便在体内堆积。
部分特色小吃如糖油粑粑、口味虾等,油腻、口味重,过量食用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脾胃对水湿的运化功能。
3、生活习惯
湖南夜生活丰富,不少人熬夜追剧、吃夜宵,还有丰富的酒吧文化。
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脏腑功能,导致脾胃功能减弱,水湿运化能力降低。加之现代人运动量普遍不足,长期久坐不动,气血运行不畅,身体代谢能力下降,无法及时排出湿气。
如何科学祛湿?
1、饮食调理
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仁、芡实、红豆、冬瓜、山药等。
薏仁可煮粥,薏仁与红豆搭配,祛湿效果更佳;冬瓜能煲汤或清炒,利水消肿效果显著。
烹饪时,少用油炸、油煎,多采用清蒸、水煮,以减轻脾胃负担。同时,控制生冷食物的摄入,如冰激凌、冷饮、生鱼片等,这些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湿气。
在饮食调理中,茶饮也是不错的祛湿选择。比如薏仁赤小豆芡实茶,将薏仁、赤小豆、芡实按一定比例混合,薏仁麦麸炒制最好,能去除寒性且能更好发挥功效,赤小豆利水消肿,芡实健脾固肾,每日冲泡饮用,口感清淡,能帮助身体祛湿。
此外,生姜红茶也值得一试,取红茶一包、生姜适量切片,一起冲泡,待水温稍降后加入蜂蜜。
生姜有祛寒祛湿之效,对于女性而言,饮用可促进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排出体内寒气与湿气,但热性体质者不宜多喝。
还有陈皮茯苓茶,把茯苓与陈皮洗净浸透后煎煮 20 分钟,取汁饮用。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二者搭配,健脾利湿效果显著。
2、运动锻炼
适当运动能促进身体气血运行,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湿气。可选择跑步、瑜伽、太极拳等运动项目,每周坚持 3-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像跑步后身体微微出汗,能通过汗液带走部分湿气;瑜伽中的伸展动作,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功能。
3、中医调理
艾灸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可选择足三里、关元、丰隆等穴位进行艾灸。每个穴位艾灸 10-15 分钟,每周 2-3 次,有助于调节身体经络气血,排除湿气。
拔罐通过负压作用,使罐吸附在皮肤上,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达到祛湿的目的。但拔罐需由专业人士操作,以免损伤皮肤。此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水等中药进行调理。
4、生活环境改善
尽量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在潮湿天气可使用除湿机、空调除湿功能降低室内湿度。避免穿潮湿的衣物,洗完澡后及时擦干身体、吹干头发,防止湿气入侵。
5、生活作息调整
从中医角度讲,晚上 11 点至凌晨 1 点是胆经当令,凌晨1点至3 点是肝经当令。肝胆在人体的新陈代谢、气血调节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肝脏能够进行解毒和代谢。
如果能在这个时间段进入深度睡眠,有助于肝胆的正常功能发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湿气。
早睡早起还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身体的阳气得以生发和涵养。阳气充足可以推动身体的水液代谢,防止水湿停聚。
例如,当人体阳气不足时,就像太阳的热量不够,水液无法被有效蒸发,就容易产生湿气;而充足的阳气可以让身体的水液循环顺畅,就像阳光明媚时,水汽能被及时驱散一样。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罗运花教授提醒:湿气的调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大家都能远离湿气困扰,拥有健康生活。
相关知识
祛湿养生:远离湿气,拥抱健康生活
春天来袭,湿气重!如何有效驱散湿气,拥抱清爽的季节?
夏季养生 “祛湿” 攻略:轻松应对潮湿天气
挥别湿气,迎接清爽人生:祛湿生活小贴士
湿气重?这些茶饮帮你轻松祛湿!
“湿气重则百病生”,建议多吃这5样,祛湿排毒健脾胃,一身轻松
湿气重则百病生!夏天养生先祛湿,快停下这些“加湿”行为
祛除湿气,“抱”住健康
湿气不除百病生,三个除湿妙招,让你无湿一身清爽
人人皆是小“湿”人?这些中医方法帮你轻松祛湿
网址: 湿气重,百病生!科学祛湿这样做,轻松拥抱清爽人生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6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