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浅谈《温病条辨》三焦辨证

浅谈《温病条辨》三焦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提出的三焦辨证,阐述了温病的演变规律,明确了温病的病位及病性,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方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焦辨证与张仲景六经辨证对照有一纵一横之妙,与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结合有相辅相成作用。

山西中医 2 1 5月第 2 00年 6卷第 5期

S A X FT M M y2 1 o 2 o5 7 H N I O C a 0 0V 1 6N . J . 5

浅谈《温病条辨》焦辨证三 杨晓凤 摘要: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提出的三焦辨证,阐述了温病的演变规律,明确了温病的病位及病性,出了相应的治法方提

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焦辨证与张仲景六经辨证对照有一纵一横之妙,与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结合有相辅相成作用。 关键词:温病条辨;病;焦辨证温三中图分类号: 2 1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 0—75 ( 00 0 0 5 0 R 4. A 10 16 2 1 ) 5— 0 7— 2

清代吴鞠通著成《温病条辨》遵崇《内经》,,在仲景和 叶桂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加上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识认

期也可见;虽多为轻证,亦可见重证、但虚证,不一定都而是实证、热证,且病位不一定都局限在心肺。上焦的病性如原文中上焦篇第 1 1条“阴温病,太血从上溢者,角地犀

到温病的发生、发展、变及治疗都与三焦所属脏腑的病传 机变化有密切关系,立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法方药创理俱全的辨证论治体系——三焦辨证,并提出了相应的治则治法,为后世所广泛采用。现探讨如下。 1三焦辨证理论的渊源

黄汤合银翘散主之。……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血从 上溢,脉七八至以上,面反黑者,死不治。其病位为温邪”从气分波及血分,见极脉;已病性属温病五条死证之一: “肺之化源绝者死”。即指下焦津液亏极,能上济君火,不 君火反与温热之邪合之烁金,化源绝,乃温病第一死法也。

三焦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三焦只是人体一个生理部

位的通称。三焦之名,始见于《内经》、难经》《。总结近 2 0年对三焦的认识,离《不内经》《经》源。《和难渊内经》中 三焦所指有二:一为有名有形之脏腑,脏之外,五躯体之内,是六腑之一,六腑之中,为它最大,故称为“孤府”《;内

可见病位虽在上焦,但病势却很危急。另上焦篇第 1 2条为 火热伤阴、阴液亏损之虚证,用养阴生津清热法,方用雪梨

浆、五汁饮;上焦篇第 2 6条,阴暑温,汗太过,太发阳气发泄 太甚,屡虚其表

,致令厥脱,用生脉散守阴所以留阳。可见此两条病位虽在上焦,病性却均为虚证。上焦篇第 1 3条为

经》中三焦不但有名有形,也具有功能,素问 《灵兰秘典论篇》提出“焦者,渎之官,道出焉”三决水。一为人体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即部位三焦,是构成人体气化的通 道,、 (谷液津血、 )气 (水、命元、 )火在三焦中升降运动并相互滋生转化…也就是气化的场所,因此《枢经 灵营卫生

邪在胸膈,无中焦证,但故列于上焦篇,用栀子豉汤酸苦涌 开,消除胸肺之郁热及无形虚热导致的心烦。“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此语是吴氏根据上焦病候的病位、机、,病证候特点,提出的上焦温病治疗大法。在上焦邪浅而病情浅

会》篇日: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难经》。《提出了“三焦者,谷之道”“水,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清代叶 天士在创立卫气营血理论阐明温病病机的同时,还提出了三焦辨证诊治温病的观点,此基础上,瑭提出了著在吴名的三焦辨证纲领,不仅与仲景六经对看有一纵一横之妙,且与叶氏卫气营血的辨证,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并大力倡导养阴保液之法。 2三焦辨证的主要内容吴瑭的三焦辨证理论结合病情轻重、邪深浅、变 受病

而病轻,治宜轻清宣透,常取银花、连翘、桑叶、荷、薄牛蒡 子、豆豉、叶等质轻味薄之品,竹以宣畅气机,调和营卫,导邪外出,以桑菊饮、翘散为代表方剂;银上焦心包的病变, 虽亦属上焦病候的范围,但病因、病位、机、病证候都与病在肺不同,故治疗方法亦必然各异。所以上焦病候中手厥阴心包的病变不在“如羽”治法之列 J。 2 2中焦辨证论治:中焦包括脾与胃, .属足阳明胃和足太

阴脾的病证为中焦温病,中焦病多邪深病重,于温病的见 中后期。中焦篇 5 5条: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 不饥不食,机窍不灵”,本条所述即为温病初期,其机尚浅,

部位等,通过综合分析概括出了三焦的证候特征及治疗方 法。

但邪从上焦直人中焦。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上“ 焦病不治,传人中焦,则胃与脾也。说明中焦病以脾胃为”

2 1上焦辨证论治: .上焦病证病位

在肺及心包,手太阴属肺、手厥阴心包经,上焦脏腑经络的病证均为上焦病证,其

病变重心。因脾主升,胃主降,中焦脾胃为人体全身气机 升降的枢纽,当邪人中焦,侵害脾胃,致使脾胃升降出入功能失常,必然导致人体气机不畅,热邪难得外解,湿邪难以外泄。据此病位、病机,治疗中焦病候当调整气机,恢复脾胃升降的平衡。若属温热之邪侵入中焦,害阳明,多伤则表现为里热燥实证,症见高热汗出,面赤气粗,大便闭,小

病性多为表热证、表湿热证,为表证。传变情况可以有均不传变、顺传中焦及逆传心包,病情有轻重不同。吴氏在书中明确指出,在上焦时虽多为温病初期,在温病极病但

作者简介:杨晓凤 (9 1 )女, 18一,助教,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咸阳 7 24。 106)

便涩,舌苔老黄、者黑有芒刺,洪大或沉实有力等,甚脉此

相关知识

浅谈三焦辨证
温病辨证(二)三焦辨证
三焦的辨证.ppt
三焦辨证.ppt
什么是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论治】
三焦辨证概述
三焦辨证概要
关于三焦辨证的含义,正确的是()
知识点复习:三焦辨证

网址: 浅谈《温病条辨》三焦辨证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