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油和植物油对健康的影响,国内外权威机构的研究和指南普遍认为,植物油(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种类)在大多数情况下更有利于健康,但具体选择需结合烹饪方式、摄入量和整体膳食结构。
一、主要区别:脂肪酸组成
1、猪油(动物油):
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约40%-60%),过量摄入可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此外,还含少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维生素D、胆碱等。
2、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大豆油等):
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部分植物油(如亚麻籽油、紫苏油)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橄榄油富含抗氧化物质(如多酚)。
但需注意:椰子油、棕榈油等热带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接近动物油。
二、看看这些机构怎么建议?
1、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如猪油、黄油)的摄入,用不饱和脂肪(如大豆油、橄榄油)替代,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富含n-6系列脂肪酸,橄榄油、茶油、菜籽油富含n-9系列脂肪酸,而黄油、牛油、猪油、椰子油、棕榈油、可可脂等富含富含饱和脂肪酸。建议家里采购食用油时注意经常换品种,多样化选择食用油品种能提供脂肪酸和营养平衡保障,并建议控制动物油脂(如猪油)的摄入量。
3、美国心脏协会(AHA):
强调限制饱和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5-6%),推荐使用植物油(如菜籽油、葵花籽油)作为主要烹饪用油。
4、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
认为用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三、油的摄入怎样影响健康?
1、心血管健康:
多项大型队列研究(如关于地中海饮食的PREDIMED研究)表明,以橄榄油为主的膳食模式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而高饱和脂肪摄入与LDL-C升高相关,可能增加冠心病风险。
2、代谢影响:
过量摄入猪油可能促进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而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炎症与氧化应激:
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Omega-3)和抗氧化成分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而高温烹饪时猪油产生的氧化产物可能更多。
四、生活中怎样用油更健康?
1、合理选择植物油:
日常烹饪以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为主,高温煎炸可选用烟点高的油(如精炼橄榄油、米糠油)。
2、控制猪油摄入:
猪油可偶尔用于调味或特殊烹饪(如中式糕点),但需注意总量(成人每日饱和脂肪摄入量建议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
3、尽量避免反式脂肪酸:
氢化植物油(如人造黄油)含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应尽量避免,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克。
4、均衡与多样性:
不同植物油搭配使用(如橄榄油+亚麻籽油),可兼顾Omega-3和Omega-6脂肪酸的平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以多不饱和脂肪酸部分替代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
总之,对大多数人来说,植物油(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种类)是更健康的选择。猪油适合高温烹饪或传统风味需求,但需控制频率和用量。无论选择哪种油,均需注意成年人的总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30%一下,并结合全谷物、蔬菜、鱼类等健康膳食模式。如需更个性化建议(如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议咨询营养师或医生。
(文章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 仅用作公益科普,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出现任何问题,与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