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消费成新风口,干净配料表的风吹到了零食界

健康消费成新风口,干净配料表的风吹到了零食界

关注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现在买东西,我会特别关注配料表,越简单才越安心。”家住岳麓区的宝妈李女士,每周都会去超市采购一片标有“配料干净”专属标签的商品,从非油炸的玉米片到不加糖的红薯干再到无添加防腐剂的酸奶到,这些成分简单的食品已成为她购物车的“常客”。

李女士的选择,正是当下消费者的缩影。随着健康化饮食风潮的崛起,记者注意到,如今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正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也为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空间和新动能。

果脯做“减法”还原水果风味

8日下午,记者在盒马鲜生佳兆业广场的零食货架上看到,最近被不少人在社交平台晒图的“配料表基础,工艺就不基础”的“阳光果干”已经在货架上上新。翻看这类果干的配料表都很干净,只有水果和浓缩果汁。

“现在很多消费者拿商品时的第一反应是翻配料表,看糖分、热量和添加剂,果脯果干成了最先被‘放下’的零食。”盒马休闲食品研发采购亦怀说。有行业数据显示,健康、营养是中国果干蜜饯消费者选购新品的首要关注因素,超80%的消费者购买零食时会经常看配料表。

亦怀表示,在健康饮食的消费趋势下,传统零食品类受到不小冲击,尽管大家仍然有解馋的需求,但对零食的要求变得更高,因此对传统零食的健康化“改造”,其实是目前行业共同的课题。盒马采购团队创新发明了一种果汁腌制法,将糖水替换为浓缩果汁后烘烤,不仅实现了不另外添加糖,还通过长时间果汁浸泡,解决了果干因鲜果差异带来的口感不稳定问题。

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搜索发现,配料表干净已然成为零食搜索的热词和评价高频词汇。例如“配方只有杏”的农科院酸甜金杏干回头客10万+,原果烘干的紫苏黄桃干两小时内就有60人购买,低温烘焙的仙居杨梅干号称孕妈都能随便吃……而在长沙的一些农贸市场和零食店,陈列的散装果干由于额外添加了糖、油等成分,尽管颜色艳丽、表面油润,却鲜有消费者购买。

配料表干净成零食消费新趋势

过去,零食曾被视为“解馋的消遣”,消费者更关注口味和价格;如今,零食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开始追求好吃与健康的平衡。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购物选择上,更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在长沙一家健身房担任私教的朱教练告诉记者,自己经常会给学员推荐“健康零食清单”。“很多学员健身后想吃零食补充能量,但又怕长胖,我就推荐他们买冻干鸡胸肉、无糖蛋白棒,这些零食配料表干净,蛋白质含量高,符合健身需求。”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学员开始主动询问“零食怎么选”,甚至有学员会带着零食来健身房,让他帮忙“审核”配料表。“这也充分说明健康消费不再是口号,而是真正融入了大家的生活习惯。”

魔镜洞察《2024休闲零食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0添加”已经成为大多数消费者选购食品时的关注重点。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在购买产品时最看重“真材实料”和“原料新鲜”。消费期望回归自然,品尝食材本味并获取营养。

“配料表干净”趋势的兴起,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食品标签必须真实、清晰地标明成分和添加剂,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这一规定促使企业在产品配方和标签标注上更加透明,推动了“配料表干净”理念的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中秋尚有一个多月,月饼市场已开启“预热模式”,相比以往高糖高油的月饼,低糖、无糖、低脂月饼成为了市场的新宠,不少生产商家通过用糖醇代替砂糖,将黑米、黑芝麻、奇亚籽等低脂食物做成馅料,利用荞麦粉制作饼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卫表示,健康消费浪潮下,零食行业的“干净配料表”趋势并非偶然,而是消费升级与食品科技发展共振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在关注配料表时,需避免陷入“极端化”误区,比如并非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有害,合规使用的添加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理性看待“干净配料”,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才是健康消费的核心。

【作者:范宏欢】 【编辑:肖彪】

长沙晚报社版权声明

关键词:零食 健康消费 配料表

>>我要举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健康消费成新风口,干净配料表的风吹到了零食界
干净配料表的风吹到零食界,盒马上新清洁配方果脯系列
合口味的一些健康零食,配料表干净,健身友好!
山楂零食推荐:配料表干净的健康选择
从「消费者体验」到「消费者口味」,解锁2025食品饮料风味趋势
4款健康零食推荐,配料表干净美味
养胃|配料表干净 健康零食分享
医学生零食分享,配料超干净的零食,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9款宝宝零食|健康好吃配料表干净!
配料表干净的健康美食推荐️

网址: 健康消费成新风口,干净配料表的风吹到了零食界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