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减重“组合拳”精准出击,多学科支招助力健康享“瘦”

减重“组合拳”精准出击,多学科支招助力健康享“瘦”

00:24

00:29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李蓓 刘姗姗

实习生 王梦雨

很多人都说,减肥是一辈子的事业。有的人减重是为了保持完美的身材,有的人则是为了健康。据资料显示,肥胖不仅影响外形,还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及部分肿瘤的发病风险,全球肥胖人群已突破10亿大关,肥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挑战。

为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今年武汉市中心医院将原有的肥胖专病中心全面升级为一站式体重管理中心,为肥胖症患者及有体重管理需求的人群提供“多对一”个体化、精准化诊疗及全周期健康管理。

到底体重多少算“肥胖”?肥胖的治疗方式有哪些?武汉市中心医院全面升级的一站式体重管理中心究竟有哪些特色服务和核心技术?9月2日,武汉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中京,武汉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刘磊做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名医来了》直播,为广大网友答疑解惑,该场视频公开课吸引了超过60万网友在线观看。点击回看直播

mmexport1757330198972.jpg直播现场 通讯员刘姗姗摄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源头,BMI值可帮助判断体重是否超标

今年以来,“体重管理”成为民生热词。“国家喊咱减肥”这一话题迅速出圈,引发广泛关注。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肥胖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但如何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超标呢?王中京介绍,临床上一般会通过体重指数、腰围、体脂率等指标判断体重是否超标。对于大众来说,BMI是最常用的判断方法,它的计算公式是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按照中国成人的BMI参考标准,BMI24.0-27.9为超重,BMI超过28.0为肥胖。需要注意的是,BMI也有局限性,它无法区分体重是来自脂肪还是肌肉,比如对于运动员,BMI可能会超重,可实际上他们体内脂肪不多,这就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判断。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有遗传因素、内分泌与代谢异常、肠道菌群失调、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心理问题、药物影响等,它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一种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的源头。比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脂肪肝、胃食管反流、骨关节病、痛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哮喘、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等,肥胖还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升高有关。

“很多人不清楚内分泌系统与体重的关联,其实内分泌系统就像一个庞大又精密的‘指挥中心’,人体的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肾上腺、性腺等都是这个中心的‘部门’,它们通过分泌‘信使’—— 激素,给全身器官发指令,决定什么时候储存能量、什么时候消耗能量,一旦激素出问题,体重自然会受影响。”针对大众关心的内分泌与体重关联问题,王中京用通俗的比喻展开了解释。

王中京表示,内分泌系统里的这些激素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能量代谢的平衡,一旦某一种或几种激素出现异常,比如胰岛素抵抗、皮质醇升高、甲状腺素不足等,都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能量储存过多、消耗减少,最终引发体重问题。所以在体重管理中,我们也会关注患者的内分泌指标,若发现异常,会联合内分泌科医生共同干预,从多方面帮患者调整体重。

补充“瘦子菌”可改善肥胖?肠道微生态诊疗两大核心手段揭秘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肠道菌群与体重之间存在怎样的核心关联?刘磊介绍,肠道菌群并非孤立存在于肠道内,而是与人体体重调节形成紧密的“双向互动”,其核心关联主要通过能量吸收、能量代谢、食欲调节三大关键环节实现。

刘磊指出,传统减重手段如单纯节食、运动等,多聚焦于“减少能量摄入”或“增加能量消耗”,却忽略了菌群失调这一潜在诱因。如果菌群问题没解决,即使短期减重成功,恢复饮食后因能量吸收效率高、代谢紊乱未改善,体重很容易反弹。而肠道微生态诊疗通过菌群检测明确异常、再用益生菌补充、益生元调节等方式修复菌群平衡,能从根源上改善能量吸收、代谢及食欲功能,为长期体重管理打基础。

刘磊介绍,在为患者制定肠道微生态干预方案前,初筛和评估是关键一步,团队会重点关注四大类指标和因素,以此判断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联程度,为后续精准干预打基础。初筛评估首先聚焦肠道菌群结构,其次,大便情况是重要的直观信号,包括排便频次和粪便形状。除了肠道相关指标外,睡眠因素和情绪因素也被纳入重点评估范围。初筛评估后,若发现患者肥胖与肠道菌群关联度较高,会进一步开展精准的肠道菌群检测。通过更深入的检测明确菌群异常的具体类型和程度,比如哪种有害菌过度增殖、哪种有益菌缺乏,再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供受体配型,确保后续的干预方案(如粪菌移植)更精准、更有效。

作为体重管理中心的特色技术,肠道微生态诊疗技术如何通过调节菌群影响体重?刘磊指出,核心思路是通过外源性补充或重建健康的肠道菌群,增加“瘦子菌”(即能促进能量代谢、抑制脂肪堆积的菌群)的丰度,从而改善肥胖状况。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菌群干预:一是使用制备好的菌液,通过鼻肠管、结肠管注入肠道;二是采用菌剂胶囊,通过口服进入肠道,两种方式均能直接补充健康菌群,快速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而在菌群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环节,精准性是关键。团队依托庞大的健康人群及肥胖患者肠道菌群数据库,首先会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对样本中的肠道菌群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菌群的种类、丰度、基因功能等信息。通过将患者的菌群数据与健康人群数据库进行对比,能清晰找出菌群失衡的具体问题,再结合患者的初筛评估结果(如睡眠、情绪、大便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多学科协同全周期科学减重,武汉市中心医院打造升级版体重管理中心

为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武汉市中心医院将原有的肥胖专病中心全面升级为一站式体重管理中心,通过一个健康咨询“前哨站”、三院区协同门诊、六师联合查房、八类专业技术减重,为肥胖症患者及有体重管理需求人群提供“多对一”个体化、精准化诊疗及全周期健康管理。王中京表示,前哨站会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和建档,同时会提供减重的饮食和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信息进行初步评估,推荐合适的首诊专家,完善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后,需要多学科参与的会安排多学科门诊讨论,再制定精准的个体化的减重方案,后期还会进行多对一的全周期的健康管理。

目前,全院的减重技术也整合在体重管理中心,包括药物减重、运动减重、肠道微生态诊疗技术、医学营养、中医中药、胃左动脉栓塞术、胃转流支架置入术、胃减容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减重方案。六师联合查房是住院患者有医师、护师、技师、药师、康复师、中医师共同查房管理,患者可以享受一站式的服务。这种多学科协同一站式的模式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帮助每一位需要的人实现健康体重的目标。

“药物减重并非适用于所有肥胖人群,其核心原则是全面评估、小剂量起始、密切随访,且始终不能替代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针对体重管理中心的药物减重技术,王中京给出了明确界定,强调药物在减重过程中扮演的是“辅助拐杖”角色。王主任强调,所有减重药物均属于处方药,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疾病、药物过敏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并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给药,同时要求患者定期随访,监测体重变化、药物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血压波动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绝对不建议患者自行在网上购买减重药物,这类药物来源不明、成分复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引发严重健康问题。

王中京表示,在制定任何运动处方前,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涵盖基础指标(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肌肉骨骼状态(是否存在关节疼痛、腰椎问题等)、体能水平(如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身体成分(体脂率、肌肉量)等维度。在健康评估的基础上,团队会依据FITT原则(运动频率、强度、时间、类型),结合患者的运动基础和减重目标,制定个性化方案。

常见减重认知偏差需警惕,这些方法有害且易反弹

“减肥误区是我们在日常门诊中几乎每天都会和患者深入解释的问题。”王中京表示,大众在减重中存在的认知偏差,不仅难以达到减重效果,还可能损害健康。其中,“不吃主食就能瘦” 是流传较广的误区。王中京解释,不吃主食初期确实会出现体重下降,但减掉的多是水分和宝贵的肌肉。肌肉流失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使人更容易变成易胖体质,为后续严重反弹埋下伏笔。此外,长期不吃主食还会引发疲劳乏力、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月经紊乱、脱发等不良反应。“我们建议主食要吃,关键是控制好总量、合理分配,可将部分精致米面替换为全谷物杂粮。”

王中京指出,长期用代餐替代正餐的做法也不可取。像奶昔等代餐产品若长期替代正餐,会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破坏身体正常代谢,引发身体机能紊乱,反而不利于体重管理。

针对网上流行的“只喝液体快速减重”“吃欺骗餐提高基础代谢”等方法,王中京表示,只喝液体属于极端且不可持续的“假象式减重”,对健康危害极大。这类方案通常热量摄入极低,虽能因能量缺口导致体重下降,但极低热量和蛋白质不足会让身体分解脂肪和肌肉,而肌肉是消耗热量的主力军,肌肉流失会使基础代谢率大幅下降。同时,该方式缺乏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易引发身体异常和胃肠功能紊乱,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会迅速反弹,甚至超过减重前。

对于“吃欺骗餐提高基础代谢”的说法,王主任直言,欺骗餐的核心作用在于心理层面,对生理上基础代谢的提升效果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的建议是吃正常、多样化的食物,而非只喝液体。提升代谢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肌肉量、坚持运动,而非依赖一顿欺骗餐。”

针对市面上众多宣称能调节肠道菌群、帮助减重的“益生菌”“益生元”产品,刘磊表示,目前已有部分菌群研究证实,特定菌群(如阿克曼氏菌)对减重有一定作用,但人体肠道微生物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减重效果并非由单一菌种决定,而是多种菌群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肥胖并非由相关菌群问题导致,使用这类产品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减重效果。

对于消费者如何选择和使用益生菌产品,刘磊给出三点关键建议:一是关注有益菌的菌号及活菌数量,并非活菌数量越多越好。日常保健服用时,活菌数量在10-50 亿CFU(菌落形成单位)即可,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等特定疾病,可能需要100亿-500亿CFU;二是注意产品保存条件,部分益生菌产品需冷藏保存,以保证活菌活性;三是掌握正确服用时间,建议在饭后半小时服用,更有利于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发挥作用。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减重“组合拳”精准出击,多学科支招助力健康享“瘦”
直播预告 减重“组合拳”精准出击,多学科支招助力健康享“瘦”
科学减重享“瘦”春光,南通打出体重管理“组合拳”
科学减重组合拳解锁健康新模式
这个学校打出一套健康“组合拳”,孩子们在科学减重的同时收获了快乐!
春季体重管理:科学减重健康享“瘦”
练拳击可以减肥吗 女性比男性更适合练拳击
MMA 拳击格斗运动员如何增肌?科学合理的增大体重
科学减重新方案!下沙医院推出春季健康计划,助力轻松瘦身!
一大学生减重后“猝死”:39天减了近20斤,代表学校备战拳击赛

网址: 减重“组合拳”精准出击,多学科支招助力健康享“瘦”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