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近日,全国人民关注肥胖与健康问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最新指导,《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也可能高达31.8%。传统的“管住嘴、迈开腿”已不足以应对这一严峻形势,那么普通人究竟该如何有效减重呢?借此机会,重庆市人民医院的全科医学科主任周志益为大家带来科学减重的实用建议。
在门诊中,周主任经常遇到患者希望通过“捷径”如药物和极端节食来快速减重的误区。这样的做法不仅难以持久,甚至会破坏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减重反弹。真正的减重需要深入理解肥胖的机制,从饮食、运动、心理状态和营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饮食调整至关重要。建议选择优质碳水化合物,如红薯、糙米、燕麦等,而避免高糖高脂的快餐和零食。还应确保每天充足的水分摄入,缺水会降低代谢率,导致减重困难。必要时,可以借助营养补充剂,帮助身体在摄入热量不足的情况下,不缺乏重要的营养素。
对于经常点外卖的上班族,要注意调料中潜藏的高热量“陷阱”。在点餐时可以优先选择清淡的菜肴,要求少油、少糖,尽量避免油炸食物。
运动方面,周主任提到,减轻心理负担是关键。忙碌的白领应利用碎片时间增加活动量,比如选择爬楼梯、定时站立办公等。这些小改变在日常生活中积少成多,也能起到减重的效果。
在减重的过程中,很多人由于平台期或情绪性进食而感到沮丧。周主任建议,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认识到减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重波动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数字。确保摄入充足的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情绪性进食也有帮助。
总之,减重并非一朝一夕的任务,而是一项综合的生活方式调整。坚持科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成功走出肥胖的困境,迎接更健康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