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广州职业卫生信息网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 ,严 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这就要 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 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 ;工作场所中应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 有配套的卫生设施;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 ;满足法律、法规关于保护 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 。 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基本要 职业危害防护的目标是防止和控制来源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和促进劳动 者健康。进行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时,需要做到以下要 : (一) 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就是要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 保护职业人群健康,预防职业病。因此,需要通过识别工作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潜在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评价接触水平和判断对劳动者健康的危险程度来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也是职业有害因素防治工作中最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 1.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 可行性论证阶段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 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3. 应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防护设施,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4. 合理选址和总平面布局,优化生产工艺布局; 5. 正确作业培训和管理规程,尤其是安全防护操作、防护设施保养维修和应急处理措 施。 (二) 尽可能消除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识别和评价职业危害后,可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控制等防护措施来 尽可能消除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 工程控制 工程控制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来降低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如通风 (全面 和局部通风换气)、有害物质替代 (低毒、无毒替代有毒)、改变工艺流程 (消除有害过程)。 若无法消除或减弱职业危害的情况下,应将操作人员与职业病危害因素隔开,将不能共存的 物质分开,如进行自动化遥控作业,隔离操作等。 2. 管理控制 1 建立针对生产条件和职业有害物性质而实行的规章制度,涉及工人在完成职业活动工作 过程的变化,如改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工作制度等。用人单位是 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单位,让用人单位负责人树立 “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安全卫生同步发展” 的观念,严格按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直接管理者要及时反馈,发现管理 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促进系统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使其逐渐趋于稳定、完善、直至达到 优化状态。 3. 个人防护控制 个人防护控制是指工人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需要穿戴使用合格的防护用具,在工作 环境中尚不能消除或有效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可能存在的事故因素时,防止职业病危害因 素对工人健康的损害,属于被动的预防控制措施,也属于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综合措施中的 第一级预防。如防噪耳塞、防护口罩、防护面具、手套、防护鞋等。 (三) 控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使之降低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内 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应该在规定的职业接触限 值以内,确保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可得到有效的 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我国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 ,因此
相关知识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职业健康全解析:职业病危害与预防措施
国家职业病防治五年规划发布:需做好工作压力等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ppt 免费在线阅读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举办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监督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
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
国家卫健委:做好传统职业病危害防治 着手防范新的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防治】化工行业主要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网址: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6525.html